• 分享
  • 收藏
    X
    成都市新津区民营经济发展透视
    • 风雨无阻-110039 9天前 20:49
    12557
    0

      新津区位于成都市南郊、岷江之滨,是成都市的南大门,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成都平原古蜀文明发源地之一。辖区面积330平方公里,服务管理人口44万人。优越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便捷的区位优势,为新津民营经济和工业园区的起飞创造了理想的条件。

        

      图为“智造高地·幸福水城”--成都新津。 成新 摄

      改革开放以来,新津民营经济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1982年入选四川省改革开放初期首批“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实施乡镇企业经营承包,孕育出新津非公有制经济的种子;1993年,被省委、省政府批准为“四川省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1998年入选“四川省个体私营经济示范区”;2018年率先在全省出台首个县级民营经济政策《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每年安排不低于1亿元的民营经济发展扶持专项资金;2020年建成四川省第一家民营经济博物馆;2023年,新津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4.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97.8%;民营经济纳税占全区税收收入总额的72%。

      经过40多年间的飞速发展,当前,不少民营企业需要同时面对企业代际传承、产业转型升级、商业模式剧变等多重挑战。2024年,新津区围绕“智造高地·幸福水城”建设,提出打造“开放活力”之城,通过搭建“蓉易见·政商恳谈会”等多层级政企交流平台、迭代推出民营经济政策3.0版等政策体系、开展“政策找企业”等服务攻坚行动,助力本土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成果转化:助推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发展

      “到今年4月,我们生产的蓝主角牌除醛仪就上市销售1周年了。”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入驻企业——四川蓝主角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李化介绍,“我们团队从2016年起深耕吸附材料和催化材料领域,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去年1月,团队萌生了发展智能硬件的想法,并根据市场调研,决定生产家用空气净化器。农历新年后,团队经人介绍,与位于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区的三塔智能科技中小试平台(天府智能科技产业孵化器)对接了产品研发需求,从产品构思到完成样品机制造用了20天,之后用2周完成从功能调试到小批量试产,4月份完成中等批量生产,产品上线电商平台。三塔提供了产品的概念验证、线路板设计、样品打磨、中小批量生产等服务,其硬件开发设计成本,比我们自己找外包服务,降低20%以上。”

        

      图为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 刘杰 摄

      “三塔智能科技中小试平台(天府智能科技产业孵化器)是我们与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共同打造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自2022年6月运营以来,已经为近90家科技型企业和团队提供了创意验证、产品设计、试产量产、供应链搭建等‘一站式’服务。”成都三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倩介绍,园区为孵化器提供1栋7层高的建筑作为办公场所,其中1层为中小试平台、“蓉漂”茶馆等共享空间,2至7层为办公区,符合条件的创业团队可享受免租金“拎包入住”。

      “1楼的中小试平台有贴片机、3D打印机等设备,建有生产线,我们在楼上办公室,可以随时了解打样情况。这不仅提高了产品上市前的测试效率,后续还能及时根据市场反馈对产品进行优化。”李化说,“智能硬件领域的初创团队最关注的是如何让产品更高效、更经济地试错并顺利上市。如果自主进行样机生产,每次概念验证都要重新开模,而且小批量生产的物料采购成本也很难管控,这样耗时长、费用高、有风险。三塔与很多物料厂商合作,能‘一站式’提供物料,且价格优惠,还能为产品进行元器件优化,极大缩短了研发周期、降低了成本。”

      “三塔科技的定位就是帮助成渝企业快速实现产品化、市场化。”邓倩介绍,三塔科技是由成都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等机构以产业合伙人的模式共同组建,能够快速串联起科技孵化、智能硬件等领域的大量优质资源,产品上市后,还能根据市场需求为企业提出建议,助力产品迭代。

      李化介绍:“目前蓝主角牌除醛仪的销量已经超过1万台。我们与三塔也在长期磨合中产生了默契。在不同批次的生产中,三塔中小试平台都会帮助进行产品优化,比如,产品的开关方式从简单的手动程序控制,到增加定时功能,再到接入手机控制板块等等。三塔既懂硬件,又懂创业团队的需求。”

      对于如何维持三塔智能科技中小试平台(天府智能科技产业孵化器)的稳定运营,邓倩表示,新津区政府为平台运营提供了一定补贴支持,但三塔科技更注重通过构建孵化体系和提供平台专业服务获取收益,从而保证自身的持续运营发展。“中小试平台的各项服务面向全社会开放,在费用收取上,对孵化培育期的小微企业和团队有价格优惠,对于前来购买服务的成熟企业,按市场标准收费。”

      “我们一直在探索商业可持续的经营模式,但目前三塔中小试平台的公益属性更突出一些。”邓倩介绍,中小试平台服务的项目主动沟通联合产品研发及上市后的销售收入分成、股权投资分红等多元化合作模式,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平台会在尊重企业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专利联合署名申报工作。

      “产品上市后,三塔协助我们完成了工人招聘和产品组装培训,确保产品质量稳定。这些都是平台免费提供的帮助,也是其他商业孵化器难以做到的。”李化说。

      “三塔是我们引进的科技服务平台。”新津区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管委会科技创新发展部副部长宋俊龙介绍,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支持企业组建产业研究院、产业发展联盟,建设数字工厂、无人车间,做大做强以智造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青蓝接力:构筑民营经济发展新摇篮

      4月19日下午刚从上海乘飞机抵达成都,成都友一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何翔便立即着手安排后几天的行程。“近几年公司在维护好老客户的基础上,逐渐拓展了新渠道,客户遍及全国多地,需要定期面对面回访。”

      何翔是一名“95后”,2017年从学校毕业后,进入由他父亲创建的友一公司,从生产一线的基层岗位做起,并于2021年开始逐渐接手公司管理事物。“从我参加工作以来,包装材料行业经历了绿色转型、疫情等因素影响。2021年以来,我们没有‘贪大求全’,而选择走细、走专,营业收入从2017年的1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5亿元。”何翔说,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父辈打下的稳固基础,以及新老团队交接过程中的互相理解与配合。此外,新津区新生代企业家商会也给他的个人成长和企业发展带来很大帮助。

      新津区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夏坤介绍,由新津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商会)指导成立的新津区新生代企业家商会,是新津区实施“青蓝接力”工程的一项内容,是四川省县级层面首家以优秀年轻企业家为主导的商会。

      “从2019年9月新津区新生代企业家商会成立起至今,我一直担任商会副会长一职。”何翔说,家族企业以往的管理方式主要依靠父辈言传身教,“之前怎么做,现在也怎么做”,并未形成系统的管理机制和长远规划。但在新生代企业家商会组织的交流活动上,本地优秀的民营企业家们对企业传承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和分享。“刚入会时,我还是公司基层员工,并不是管理者,但在活动中聆听的经验,让我后来推行公司改革时采用的方式更‘接地气’。商会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也让我在为社区进行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新津区新生代企业家商会不同于行业商会,会员涵盖轨道交通、智能家电、食品饮料、机械制造、建材包装等多个产业。2019年商会成立之初,会员的平均年龄在三十五六岁,日常交流特别活跃。”新津区新生代企业家商会党支部书记、执行会长,四川众信通用电力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霞介绍,商会借助新津区搭建的“津商·茶叙”等氛围轻松的交流平台加强会员沟通,还自筹经费打造了面积500平方米的活动阵地,邀请广东、山西、重庆等地的商会来新津走访,助推本地企业“走出去”。

      “商会的活动紧密围绕新津的产业规划。例如,区里把新能源产业列为主导产业,我们就成立了新能源产业专业委员会。”李霞说,今年1月,新津区新生代企业家商会组织几家新能源企业前往四川省雅江县调研光伏发电产业。3月初,这几家企业联合申报的光伏发电项目就在雅江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入选了当地国投平台。“我们有来自电力设施、光伏支架、储能电池、工程总包等领域的会员,可以联合申请光伏发电项目,实现‘抱团取暖’。”

      “新津的商协会从探索起步、全面推进、规范引导,持续壮大。”新津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陈厚蓉介绍,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个体、私营企业进入饲料加工、交通运输、餐饮食品、建筑建材等领域,新津个体私营经济协会等一大批商会应运而生。2014年,新津制定《关于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建立县总商会,健全工商联(商会)对行业商会(协会)的指导、管理机制。今年新津区新推出的民营经济政策3.0版创新提出对新津商(协)会引荐项目投产上规给予奖励支持。

      “新津区工商联加挂区总商会的牌子,体现出区工商联肩负的两种职能。”夏坤说,一方面,代表地方党委和政府部门联系民营企业;另一方面,代表民营企业向地方党委和政府部门建言。新津区工商联(商会)在建好总商会的基础上,创新组建新生代商会、绿色食品产业商会、商贸服务业商会等直属商会,成立“工商联商协会综合党委”,构建“两新工委+综合党委+商协会党组织”三级组织,建强商会组织体系。

      “直到去年上半年,我都是商会里年龄最小的会员。几位‘00后’加入后,我就不再是商会里最年轻的会员了。”何翔说,新津区新生代企业家商会吸收会员的标准不在年龄或身份,而在于是否具有超前思维,愿意拥抱新观念。

      “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来说,能帮助企业看清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高端人才是可遇不可求的。”李霞说,商会能够请来不同领域的顶尖专家为会员集体授课,这是帮助本地民营企业掌握前沿信息的有效途径,现场交流中迸发的“思想火花”,往往能转化为助推企业发展的动力。

      夏坤表示,上世纪,新津孕育出希望集团等一批知名民营企业,进入新时代,新津将通过实施“青蓝接力”工程,助力年轻一代、创新一代、创业一代的企业家全方位提升能力素质,持续擦亮新津“中国民营经济摇篮”品牌。

      股份改革: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史,折射出新津民营经济的成长轨迹:

      1996年以生产公路工程部件起家,助力我国桥梁工程构件取得技术突破;2001年实现2亿元市场规模;2005年成为首批获得原铁道部铁路桥梁支座技术转让和CRCC(中铁检验认证中心)认证的供应商;2010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新津本土第一家在国内证券所上市的企业;2011年,与中车长客签约共建轨道交通基地——成都长客新筑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为新津汇聚了车辆系统、机电系统、新型材料等领域的供应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2018年,四川省属国企——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成为新筑股份的控股股东;2021年控股并购四川晟天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布局光伏新能源产业,形成了交通功能构件、轨道交通、清洁能源三大产业布局……

      从紧随国家交通领域规划布局,把业务范围从路桥向铁路、轨道交通、清洁能源等领域延伸,到相继注入资本市场、国资央企的资源优势,承接国内外重点路桥工程,新筑股份的壮大,是新津区推进民营企业改革、建圈成链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缩影。

      新津区委书记熊艳表示,新津区将始终秉持亲商、重商的理念,以更大诚意、更好服务、更优环境,为各类企业成长壮大提供更加肥沃的“创业土壤”,聚力擦亮“中国民营经济摇篮”品牌。



    0
    打赏
    收藏
    点击回复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