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乡村教育不仅仅只是形式主义,问题比想象中的更严重
    • 李文贵 2021-01-10 20:12 20:12
    1615314
    0

    中国的乡村教育在我看来早已崩溃,早已不是教育,或者说早已不是为了教育而教书,只是为了将人关在教室9年,过了9年之后就没有任何人愿意管他们。他们到了社会,比谁都更容易犯罪,这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


    我一直很希望有乡村教师来说这个事,而不是由我这个外行来说,但是这么多年了,我也没见过一个教师发言,也许因为声音小,社会地位低,没有人关注吧,别的县市我不是很清楚,但是就我所在的县,湖南省一个长期贫困的县,乡村教育已经处在崩溃边缘了,如果还没有人解决,估计就只能彻底瘫痪了。



    乡村教育成了我们最大的禁忌,没有人敢说,也没有人会去说,首先没有人会去关心他们,大家在意的只是一线城市的学区房,谁会关心几万公里外的乡村教育呢?另外一个方面,领导极力压制任何声音去说,就像湘西小辫子那样,仅仅只是说一下县里的形式主义,已经被各种“招待”了,要是说别的她的下场难以想象。


    一个乡村教师没有能力也没有办法去发声,这就是为什么乡村教育被忽视的原因,作为一个从村里出来的人,又不得不去思考这些孩子的未来,绝大多数的农村孩子已经没有未来,乡村教育在一开始就已经毁掉了他们。

    而我一个外人,也只能说说自己一点点感受和思考而已,专业的问题只能交给每一位乡村教师,只是他们在体制内,早已没有说话的勇气。


    看了湘西县的乡村教育,看来存在问题的不是某一个县,而是整个乡村教育,小辫子说的问题都不是乡村问题的重点,一点小问题而已。


    我们县的教育一直是寅吃卯粮,早就吃空了,去年我们县里在基础教育上,号召所有人给学校捐款,学校给每个家长和村里发通知,要求捐款,大有你不捐,学校就办不下去之势,钱不知道去哪里了,虽然是贫困县,但是我们县的贪官一个都不小。

    今年开学的时候,一个朋友告诉我,他孩子在学校开学,一个星期了,没有老师来上课,家长集体闹到教育局,才给答复说,马上会安排教师,小辫子只是说,没有美术和音乐课,而我们县里一些学校开学一个星期都没有老师去教书,这已经不是有没有音乐课的问题,即使一些日常的课程也很难以进行了。


    去年我看到我们县里教育局长还在承诺,减少大班人数,在县城区里一个班最多的人数是100人,小学100人啊,这样还能上课吗?怎么讲课?而教育部早已规定小学一个班最多50人,而我们县城区小学生数量普遍在70人左右,远远高于教育部的规定,即使是这样还是很难挤进去。


    城区已经这样了,乡村更加苦不堪言,就像我上面说的那样,已经招不到老师了,没有老师愿意教,据说老师教几个月就跑了。


    这不是一个县的问题,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整个社会必须拿出一个完整的方案,从资金,到学校体系构建,到师资配置,这些都不能再是这样缝缝补补。


    很多人问,如果我们继续放任乡村教育这样下去会怎么样?中国87%的青少年犯罪来自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教育是一种原因,但是如果学校能够补齐这些教育,或者说作补充教育,是不是就不会有这么高的犯罪率呢?

    以前和我哥聊天,他跟我说,小学和他一起读一个班的,只有两个人在外面了,一个是他,还有另一个人,其他人都进去了,他们班几十人,只剩两个人没有进牢房。这犯罪率有多高,你根本难以想象。


    乡村教育已经严重制约这个国家的发展,不仅仅是不能给这个国家贡献人才,更重要的是,没有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他们很多人到社会之后,更容易被边缘化,滑向犯罪的边缘,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留守儿童犯罪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中国的乡村教育在我看来早已崩溃,早已不是教育,或者说早已不是为了教育而教书,只是为了将人关在教室9年,过了9年之后就没有任何人愿意管他们。他们到了社会,比谁都更容易犯罪,这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


    当前的农村,尤其是偏僻的农村,孩子们上学可真成了老大难题,在有些地方学生还是一村一校,学生数量少了,都是一个老师教好几个年级,老师精力有限顾不过来,当然教学质量下降了,家长不满意,学校不满意,导致学生转学或者辍学现象增多,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


    没有办法,教育部门就让几个村联合成立中心小学,但是很多学校离家远,孩子上学需要人送,不送吧,担心孩子的安全,现在的孩子可都是宝贝蛋呀,送了,又影响生产生活,给自己带来极大不便, 但是为了孩子又没有其他的办法,送那也是送,不如送到城市上学,质量高又省心,导致农村学生越来越少,城市学生越来越多的恶性循环的局面,农村学校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很让人迷茫。



    这些年,一些北方的乡镇为了发展,不遗余力大刀阔斧的招商,但事实上,成功的案例为数寥寥,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老板会愿意到一个没有“资源”的地方去投资兴业,有好的项目和资金,可以建厂的地方举不枚举。而真正为地方乡镇经济添砖加瓦者,大多是本地人。


    这几年,我经常和一些当初同去异地求生的儿时伙伴沟通,他们中间有两名在北京已经小有所成,我劝他们回故乡反哺,但他们均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农村学校教育的没落和衰退,让不少在外务人员中的成功人士彻底斩断了归家的想法,这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也是乡镇的极大损失。



    先前,我常给人说,没有池塘的村庄,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村庄,但失去了学校的村庄,就犹如没有灵魂的躯壳,它的衰败,在所难免。村庄的衰败,广而言之,实际上就是乡镇的衰败。


    教育的衰退造成的负面,在乡村得到最大限度的延伸,稍微条件好点的人家,女儿找对象,都要求在县城买房,这,也成了不少农村青年结婚必迈的一道门槛,我所的村庄,一共有65户人家,其中在县城买房的,就多达13户,而他们往往是乡村仅存的精英。乡村被精英们离弃,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同时也是村庄和乡镇无以复加的悲怆。


    我一直在沉思这句话:有人说,我们的乡村教育没有败给战乱,没有败给贫穷饥饿,没有败给缺钱少物,最终却败给了城市化。或许这种衰败对孩子们接受更现代化的教育是有益的,但没有了学校,没有了年轻人,中国的乡村还剩下什么?就剩那些留守老人拄着拐杖在村头深深的凝望?长此以往,我们乡镇的未来情何以堪?



    孩子们因着读书,离开了,父母走了,爷爷奶奶也跟着去了。乡镇的人气于是也没了。一个乡镇的繁盛,首先是教育的繁盛,离开这些,发展将无从谈起,没有发展,就注定会一片荒芜。


    0
    打赏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