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一位中药材专家的“助农情怀”
    • 晓张 2021-01-30 15:50 15:50
    1574880
    0

    无论是在陕北高原的沟沟坎坎,还是在秦岭腹地的万壑千山;无论是处于万物复苏的春种时节,还是处于硕果盈枝的秋收时节…… 总能看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药材专家王渭玲的身影,哪里需要农业科技的支撑,哪里就有她的足迹。


    △王渭玲在田地里查看中药材生长情况。


    新年渐近,正值家家户户筹备年货之际。1月25日,记者见到王渭玲时,她还沉浸在电脑前,查看着前不久为陕西省合阳县农户讲授中药材种植技术的相关资料。“作为一名农科专家,就应该沉下心来,认真努力的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这样才不负群众对我们的信任。”王渭玲忙里偷闲时对记者说。


     “中药材是个很好的致富载体,在很多贫困山区,并不适合粮食生产,然而优越的自然环境却是中药材的适种区,但农户不懂得种植技术,因此中药材种植始终不能形成规模化生产。”王渭玲告诉记者,每个地方自然禀赋各不相同,只有因地制宜,依托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好主导产业,农户才能真正搭上脱贫致富的快车。


    △王渭玲在合阳县指导中药材种植技术。


    2001年,王渭玲凭借丰富的中药材种植知识,开始下基层为农户进行技术指导,20年多年来,她走遍了三秦大地,指导了千千万万的农户,已然成为农户心中最接地气的专家,而她的目的只有一个“教会农民干,帮助农民赚”。


    王渭玲为农户讲解中药材种植技术时有个习惯,每次讲解前都要与农户互动。“你们家里都种植的什么药材?我看看哪种药材种植的最多。”每堂课开始前,她都要先抛出自己的问题。黄芩、柴胡…… 农户的回答各不相同。


    王渭玲根据在当地调研的情况,从中挑选出一两种最佳适种的药材开始进行讲解,农户听得格外认真仔细。“每次讲课结束后,我都会把手机号码留给农户,他们有什么问题,随时都可以给我打电话咨询。”王渭玲说。


    △2020年4月9日,王渭玲在麟游县丈八镇指导黄芪种植。


    在王渭玲的记忆中,有无数次让自己深为感动的故事。有一次去陕西镇安县为农户讲课的路上,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又逢修路车辆不能通行。了解到很多农户已经在讲堂里等待着她的到来,王渭玲与同行人员特意买了雨鞋和伞,带着厚厚的技术资料,一路踩着泥泞来到讲堂,为农户讲课。


    而授课途中,两名村民悄悄离开,王渭玲问她们为什么离开?是讲得不好吗?而村民的回答让她出乎意料。“你们这么远不嫌累,来我们这讲技术,我回去给你们做饭去,中午一定来我家吃饭。”村民话一出口,王渭玲更是感动不已。


    而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国上下饱受疫情考验,王渭玲的助农情怀并未受到影响。她创新帮扶模式,不能“面对面”指导便采用“屏对屏”指导,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为陕西省澄城县农广校做了中药材种植及管理技术讲座,120余人在线听课,采用同样的模式她还为麟游等地进行培训。在要求复工复产后,王渭玲随即穿山越岭为药材种植户进行指导。听她讲课的除了种植户以外,还有农技干部、农业部门有关领导等。“去年农高会期间,开展的实用技术培训讲座,线下有30多人,线上听讲人数达到了3万多人。”王渭玲说。


    △王渭玲在田间指导中药材机械化种植。


    近年来,在王渭玲教授的指导下,麟游、合阳、榆阳、丹凤等多个地区的中药材产业发展走上了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种植道路,同时也为更多地区的药材种植户普及了中药材相关知识,提高了对中药材的认知,提升了各地中药材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使中药材产业成为当地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富民产业。


    “通过这些年的培训指导,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农户太需要技术指导了,哪怕给农户一点点技术指导,有可能就是农户一年的收成。”王渭玲说。


    0
    打赏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