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花飞春未归
王维有《辛夷坞》诗云: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初读此诗,只顾体会难言的落寞之感,对借物抒怀的“物”,诗中所描述的花,没有更多的好奇心。
直到若干年前,春初的某一天午饭后,到走廊尽头洗碗筷,偶一抬头,瞬间惊呆,挤挤挨挨,形似芙蓉的凌波仙子,何时飞临此枝头?何时驻足于刚刚整葺一新的小园中?问同事,这是什么花啊,皆摇头说不知。
蓦地,有一种福至心灵的感觉。由王维的《辛夷坞》,联想到裴迪“形如荷花箭,色与芙蓉乱”、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等句,不禁怀疑,悄然开放的她们,莫非就是大诗人借以一抒胸臆的辛夷花?半信半疑中,上网搜索,打开图片,果然不假。再看文字说明,说辛夷花即木兰树的花,也称望春花、玉兰花。哦,原来寂寞地盛开、凋零在王维笔下的辛夷花,也不为我知地盛开在左近的小园中,假使没这偶然一瞥,甚至也将寂寞地凋零在我的近旁。
近来,有文友将赏玉花的美图,秀在微信群里,被我据为已有。受图片的蛊惑,下班后,趁天色尚好,去玉兰树聚集的地方,近距离打望。然美则美矣,却不再为之惊艳,仅默立于树下,仰望良久,总算有了一点新鲜的发现,隔空感受到了她们玉一般的质感。
有朋友说,以前,觉得这花好漂亮哦,现在啷个没感觉了呢。看得多了嘛。我这样回答朋友,也回答自已。怎么不是呢,现在各色花卉都被广泛引进、培植,就连过去认为的奇花异卉,都走省串乡,安家落户,变成了司空见惯寻常景,融入寻常百姓的美好生活中。
想初见此花时,很有点小激动。上网查找、对比,附带对辛夷树的主产地、辛夷花的药效功用都作了一番了解,记住了它有散风寒,治鼻炎、降血压的妙用,记住了关于红玉兰、白玉兰、黄玉兰的传说。虽然心内并不认同那所谓的传说,那很有可能是为了宣传某地,而量身定制的传说。
犹记得,当年激动地感叹:曾以为诗中才有的鲜花盛景,竟然就在近前;曾以为只有蓝田辋川、只有遥远他乡才有的灿烂春光,竟然就在咫尺。并用这样句子——美景何须刻意远寻,美景就在近旁、就在左右,暮暮朝朝地期待着我们善于发现的眼睛,悄无声息守候着我们善于体察感受的心灵。按捺这样的冲动——去到蓝田辋川,探寻辛夷坞,比较诗意满满的辛夷花与眼前的红玉兰之间有何异同,身临王维、裴迪行过的渭川田埂,想象“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的情形……
时至今日,树还是那树,花还是那花,除天色稍晚,不如当年那般朗然外,没有什么大不同,然心内没有在冬天里遥想此花盛开时,认为必然应有的波澜,也不复有当年那般惊喜莫名。难道,人与花儿,也只应若只如初见?
当然,完全有另一种可能,在天气更为晴美的某年某日,邀得三五“能得同车归”的佳伴良朋,相约“南陌头”,也许又觉得此花翩若惊鸿、美如当初了呢。
举报负责人:田站长(账号昵称乡村发展网);举报电话:023-72261733;举报邮箱:773987997@qq.com;
业务联系手机/微信:18996816733;邮箱:2386489682@qq.com;
公司地址:涪陵区松翠路23号附11号;
办公地址:重庆市涪陵区兴涪路兴涪公寓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