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赏花行(忆旧游)
题记:十年前,几家人相约,每年带老人小孩组团出游,趁老人走得动,趁小孩们未上学或课业不重。然而,那年是第一次成行,也是最后一次齐聚。谨以此文怀念一同出行的孙妈妈,曾经给了我们很大帮助的孙妈妈。
——“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
虽有鼎鼎大名的河南洛阳、山东荷泽在前,重庆垫江也敢毫无愧色地号称:垫江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据说,垫江太平牡丹是华夏牡丹之源,牡丹种植历史已有2000多年,规模种植建观赏园也有十数年。说来惭愧,生在斯长于斯,却迟迟未能一睹垫江牡丹的风采。因为近在咫尺,因为随时都可以去,赏花的行期居然延宕多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那年春来,想亲近家乡牡丹的心情格外急迫起来。再加上父亲来电话说花期快过,要看须趁早,更是人未成行心先起飞。
出行前,曾上网先睹为快,网上宣称:据考证,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唐朝武则天、太平公主曾到此观赏牡丹,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到此赏牡丹所创作的牡丹图被皇室收藏。还有一说,唐朝太平公主之名得之于垫江太平(公主久病难治,武则天在梦中偶得一方,需用垫江太平牡丹皮入药,公主病愈后,武则天遂将公主之名取为太平)。种种说法,牵强也好,附会也罢,看花而已,何须计较那么多。
清明放假第一天,几家人冒着零星丝雨,兴冲冲地从涪陵驱车前往太平牡丹园,古人曾说,“待到天晴花已老,不如携手雨中看”。一路忐忑,一路祈祷,好花可要长开啊。眼见络绎不绝的人和车,心中充满了希望。去到号称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恺之峰景区,大人小娃手牵手,在泥泞的山间小道上小心翼翼地行进,在满山遍野的残花绿叶间细细搜寻,间或有那么一两朵还迎着和风细雨,颤巍巍盛开着,引来无数美女、“摄友”竞折腰。
“莫后悔,莫后悔,就当此行是专程来寻天然氧吧。”听似豁达的语言,掩藏不住挂在眉梢眼角的憾意。专程陪我们赏花的朋友,非常懂得我们的心情,说,我们到另一处去看吧,那里地势更高,节气更晚,说不定花才刚盛开,那不是景区,是花农专为收丹皮而种,不为吸引游人赏花,还可以采摘……听闻此言,我们蜂拥上车,奔往开发不久、鲜为人知的它处。
在那云雾缭绕、人迹罕至的另一处,果然不负期待。在几户农家背后的斜坡上,连土成片的牡丹,安安静静,自由盛放。花与叶,在微雨浸润、薄雾轻笼中,新鲜“欲滴”,俏丽“欲滴”。在那个万花竞自由的世界里,我们的到来,显得有些突兀,有些多余。那时那刻,我们恰似面对盛宴的饕餮之徒,不知如何下箸,亦不敢高声言语,甚恐牡丹们像受到惊扰的鸟群,扑愣愣远走高飞,空留擅自闯入者怅然翘首。几个孩童,也不似平日欢跳笑闹的模样,腼腆地、“老成持重”地立于花田小径,一任花儿映得他们小脸绯红。面对伸手可触、俯身可亲近的繁花,最终经不住诱惑的,还是妈妈们,不顾雨水露珠湿了衣裤鞋袜,轻轻走进,且将身与心,慢慢沉浸于花海。无须追寻,如锦似绣的花儿皆在眼前、皆在手边,只须抛却负累,抛却矜持,抛却矫情,调适到人花相宜的状态,留下可资回味的若干瞬间。
回程途中,满车的花香让人沉醉,心内反复萦绕着一个句子——与某个著名的谚语相似的句子——恍然入梦:“One door is closed,but another is open”。回味那年寻花、赏花之行,似有此意味。
举报负责人:田站长(账号昵称乡村发展网);举报电话:023-72261733;举报邮箱:773987997@qq.com;
业务联系手机/微信:18996816733;邮箱:2386489682@qq.com;
公司地址:涪陵区松翠路23号附11号;
办公地址:重庆市涪陵区兴涪路兴涪公寓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