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的是一碗艺术品啊!颜色酱红油亮,汤汁黏稠鲜美,味道鲜香滑嫩……从视觉到味觉,是全方位的刺激和享受。吃的是一碗美食味啊!肉质软烂,肉皮筋道,肥而不腻,软嫩可口,饱而不撑,不管男女老少,有牙没牙,一概食如甘饴,大快朵颐。这就是古丈扣肉!一道用猪肉做食材烹调而成的美食,一道在古丈传承千年的传统名菜。
古丈扣肉,又叫古丈碗扣。大凡古丈人,无论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无论是土家族人,还是苗族人;无论是在自家办,还是在酒店办,在乔迁、婚娶、年节等浓浓的喜宴中,餐桌上都少不了古丈扣肉这道名菜,这是因为扣肉是整个宴席的灵魂。扣肉人人爱吃,吃时,大家争而食之,待要加时,已经没有了,因为按习俗规定,一桌只配一碗扣肉,也就是说,扣肉是按桌数做的,准备多少桌客人,就做多少碗扣肉,什么菜都可以少,扣肉不能少,什么菜都有加的,就是扣肉没有加的,于是大家只好望“碗”兴叹。古丈扣肉的做法是很讲究的,一是要有底菜。做扣肉底菜的一般有梅干菜、干豆角、包谷酸辣子、豆皮等。不过以梅干菜居多,梅干菜吸油,五花肉又会带着梅菜的清香,梅干菜和五花肉的搭配真的可以说是恰到好处。梅干菜,即白菜苔干,白菜苔俗称白菜蕻子,将白菜蕻子用开水燎后,摊在筛篮或簸箕里晒干,有的挂在绳子上晒干,然后收藏;需吃时,用开水浸泡。梅干菜油光黄黑,香味扑鼻,解暑热,洁脏腑,消积食,治咳嗽,生津开胃。也有用白菜叶子做干菜的。
二是用来做扣肉的肉必须是五花肉。五花肉,即是在猪肋排上的肉,五花肉的结构是一层瘦肉一层肥肉的间隔著,而它的肥肉遇热容易化,瘦肉久煮也不烂,做扣肉非它莫属,最好的五花肉在接近猪后臀尖部位,这里的五花肉,五花三层分明,肥瘦肉厚度相当。大概四斤左右的五花肉可以做三碗扣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古丈扣肉的做法很讲究,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做法。先将五花肉切成约12厘米见方的大块,然后皮子在烧烫的锅里烫一下,烫成虎皮状;用温水刮洗干净后,放入锅中煮,待水开一段时间,舀去浮沫,加入食盐、八角、姜片、桂皮等佐料;煮至半熟,从锅中舀出,沥干水分后,切成约一厘米厚的肉片,形状如梭,再横中切一刀,但不切断;在碗中放上作为底菜的梅干菜(此前,已被开水泡软),肉朝上皮朝下,均匀地放入红糖、酱油、生抽等各种佐料;随后将梅干菜铺到肉面上,待会儿蒸的时候梅干菜受热,汁液被蒸出来,流到下面的肉上,肉吸收了梅干菜夜汁,会产生一种特别的香味——梅干菜扣肉的味道正源于此。梅干菜铺好以后,一碗一碗整齐地码在大锅里,盖上盖子大火蒸半小时即可,出锅后,将倒过来放的梅干菜扣肉再倒扣过来。
岳父最擅长做扣肉,村里每有人家办红喜事,他被请去后就专门做负责扣肉,岳父做的扣肉可谓当地一绝,具有色泽光亮,质地纯净、味感浓郁、留香久远的特点,村里人提起来都要流口水。当年老婆第一次带我去她家,我就吃上了瘾,近年来有意识减少肉食,但唯独对岳父做的扣肉毫无抵抗;后来有了儿子,儿子也吃上瘾,每次叫他少吃点,他干脆把碗一放,嚷道,那我不吃饭了。每年大年三十,岳父都要做二十多碗扣肉,除自家吃外,还要分给左邻右舍。从岳父家行亲回来,岳父都要给我们打发几碗扣肉,一家三口吃到正月十五。小日子过得就是这么美!儿子是一个地道吃货,每隔一段时间,就嚷着要他妈做扣肉。妻子秉承岳父的厨艺,自然做得一手好扣肉。妻子做的扣肉红的透亮,色如玛瑙,一入口,香滑松软,肥而不腻,仔细一品,与岳父做的扣肉异有曲同工之妙,再慢嚼细咀,就对妻子的厨艺大加赞赏,说她的厨艺比岳父已略高一筹。一会儿工夫,扣肉就被儿子消灭的一干二净,只剩下扣肉下的梅干菜,梅干菜沾着辣椒粉,经扣肉油的浸润,香,软,辣,味道也好极了。
那年夏天,儿子初中毕业,我连续接到七张请帖,一天一张,于是我带儿子前去赴宴。按规矩,每桌十人,而扣肉是按人数做的,即每碗扣肉十片,即一人一片。开始两天,我们准点赶到酒店,此时正是婚宴的高潮,每桌都坐的满满的,有的甚至超过了十人。扣肉一端上桌,你一片他一片的,将扣肉收入囊中。儿子吃完他的那片后,还要,我只好将我的那片让给他。后来,我们赴宴赴出了经验,等婚宴快要收场时再去,每桌凑不足十人,有时座七个人也开餐,多余的扣肉就被儿子吃了。连续吃了七天的扣肉,儿子都不感到腻人,还想吃,老婆只好操刀,满足儿子的口福。那么,古丈扣肉是怎么来的呢?要弄清其来源,还得先从白菜说起。相传,古丈人一路迁徙到这里后,便开荒耕作,求得生存,生活十分贫寒。有个姓向的娘子正在河边洗衣,孩儿们饥肠辘辘,哇哇地哭着要吃饭,娘子不禁心酸,凄楚泪珠滚落河中。这时候观音娘娘仙女从天而降,安慰了娘子几句,并拿出一包菜种送予给她,并告诉她如何栽种,随即腾云而去。向娘子按照观音娘娘的指示,回家把菜种种下,不几天菜种就发芽出叶,到了腊月菜长得又大又肥,采来煮食,鲜甜嫩滑,分外可口,孩子们饱食一顿后,喜欢得活蹦乱跳;开春后,此菜发芽抽苔,向娘子就摘了下来,用开水浸泡后挂在篱笆是晒干,然后包好收藏,等到三四月份没有菜吃时,就拿出来用开水泡,然后煮吃。亲朋好友问及此乃何物,向娘子说,这是观音娘娘送的白菜,此后经亲朋好友引种,很快在罗江(即古阳河)流域一带传开,广为种植,从此古丈有了白菜。至于扣肉的来历,在我的家乡树栖柯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次,有家人准备盘媳妇,按风俗习惯,一家办事,全寨帮忙。大家来到事主家帮忙,有的负责接亲,有的负责办厨,有的负责摆桌椅……忙得不亦乐乎。按事主的女方要求,需要办十二道菜,此时,办厨的已经办出十一道菜,还差一道菜,大家怎么想也没有想出来到底办个什么花样的菜,主厨师傅围着灶锅转了一圈又一圈,搜肠刮肚,冥思苦想。而这时,接亲的队伍快进寨了,主厨师傅突然晕倒在地上,大家慌了手脚……过了一会儿,主厨师傅醒了过来,对大家说,赶紧办菜!大家疑惑地问,什么菜?主厨师傅说,扣肉!原来,观音娘娘托梦给主厨师傅,传了一手办扣肉的秘诀。于是,在主厨师傅的指挥下,洗的洗五花肉,泡的泡梅干菜,找的找蒸子……就在接亲队伍刚踏进院门时,一道色泽油润、香气浓郁的美味佳肴,即“古丈扣肉”横空出世,满院飘香。古丈喜宴中的十二道菜就是这么来的,古丈扣肉就是这么来的!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普通百姓家也时常会吃扣肉。古丈民族大市场有专门卖古丈扣肉的店铺,由于食材地道,沿用的是传统做法,很多市民慕名前来购买,生意火爆。美食在不断的发展中。如此人间美味,外地人还犹豫什么,赶紧来古丈!

向卫华,1967年11月出生。任职于湖南省古丈县委组织部。古丈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神州文艺》签约作家。创作近300万字的文学作品,主编《古丈县地名志》《古丈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等书,总纂第二轮《古丈县志》,出版《古丈史话》《古丈记忆》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