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三年,即676年夏,一艘从交趾开往广州的船翻了,一个年轻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27岁。
这年春天,王勃来到交趾,看到了因自己的过错而贬官交趾的父亲生活窘困。不久后,王勃离开交趾。
就在前一年,王勃还为第一次翻修的滕王阁写了一篇《滕王阁序》。也许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这首《滕王阁序》会让他名垂千古。可是现在,他永远看不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了。有人说,如果王勃能够多活几年,也许就没有李白什么事了。
一篇《滕王阁序》让王勃名垂千古,其实,与这篇优美散文一起完成的,还有一首《滕王阁》诗,两者交相辉映、双臂同辉。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为唐朝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的时候修建的,此楼也因其得名。李元婴生活骄奢淫逸,修建滕王阁,就是为了享乐罢了。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时候,正值当时的都督阎伯舆宴会,王勃大笔一挥,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并在其结尾留下这首《滕王阁》诗。
诗句开篇写滕王阁的地势高峻,与后文中的“南浦”、“西山”、“闲云”等遥相呼应。虽然滕王阁有如此好的地势,却也免不了历史的湮没——曾经的佩玉鸣鸾、轻歌曼舞,如今早已不见踪迹。首联第一句从空间处写滕王阁的兴致勃勃,第二句从时间处写现如今的意兴阑珊。
三、四句紧接着第二句而来。遥想滕王李元婴在世之时,那些达官贵人们乘着车马,络绎不绝地登上这座高楼,欣赏美妙绝伦的歌舞。可是现在呢,这座楼已经无人问津了,只有那从南浦飞来的云、西山卷来的雨与滕王阁相依为伴。这是何等的冷落寂寞啊。
可是,滕王阁的这种冷落寂寞也不是一两天的事了,而是经年累月而来的。“日悠悠”足见时日的长久,“几度秋”更生出无限的感慨。
结尾处,诗人用对仗的手法,写出了物是人非、好物不长的沧桑之感。
此诗在时间与空间里自由转换,简简单单56个字,围绕滕王阁这一个中心,写出了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等空间的变换,写出了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等时间的梦幻。时间与空间的交织错杂,让人生出无限感慨。
此外,全诗的押韵也颇有特色。前四句用来仄声韵,押“渚”、“舞”、“雨”三字,后四句用平声韵,押“悠”、“秋”、“流”。从诗词曲的韵部声情来看,前者比较适合表达幽咽忧郁的感情,后者比较适合表达闲适绵长的感情。诗人在一首诗里做这种换韵,也可看出其感情细微的变化。
曾经的繁华,也终究只是一时的灿烂。滕王李元婴免不了这种历史的轮回,王谢家族免不了这种历史的轮回,所有的人事,都只是历史沧海桑田里的一粒粟罢了。一个“空”字,道尽人世沧桑。
繁华易逝,曾经的滕王阁,再不见当初的歌舞,反是王勃的一诗一文,却不见那时颜色,依旧光彩夺目。所以,人生在世,究竟什么才是生活的本质呢?
举报负责人:田站长(账号昵称乡村发展网);举报电话:023-72261733;举报邮箱:773987997@qq.com;
业务联系手机/微信:18996816733;邮箱:2386489682@qq.com;
公司地址:涪陵区松翠路23号附11号;
办公地址:重庆市涪陵区兴涪路兴涪公寓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