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灾后必有大疫”,是洪水、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后,常常被提起的一句话。在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向东北转移后,洮南市多个乡镇村屯经历暴雨、洪水冲击。随着部分河流水位回落,受灾人员解困,灾后防疫正成为新的工作挑战。
8月5日,洮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在全省防汛工作视频调度会议上“及时组织开展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全面做好消杀防疫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要求,全面做好洪涝灾后动物防疫集中消毒消杀工作,全面灭杀病原微生物,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发生。
8月7日,疫控按照白城市要求,再次对全市受灾情况进行统计。据统计,全市受灾养殖场户76户、圈舍倒塌损毁888平方米、因灾死亡畜禽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8月10-11日,洮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人员对重点受灾乡镇、村屯进行专项流行病学调查,结合疫情监测签约单位近期诊疗或卖药特点,综合研判我市汛期疫病疫情态势平稳。同时组建2个消杀小组,对受灾养殖场户进行全面消杀,累计消杀养殖场户20户、畜禽养殖场所4100平方米。对这些受灾养殖场户周边的农户也开展了一次消杀工作,累计消杀农户220户、场所面积24190平方米。
主要是对过水的畜禽圈舍、养殖场所等,选择消毒效果可靠、操作简便、对人畜安全、对环境污染小的消毒药品和方法,进行了全面开展预防性消毒。一旦发生疫情,再增加消毒次数,并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估,合理确定消毒频次。同时,加强媒介生物的控制和消杀。在虫媒疫病易发区域,对养殖场及周围环境喷洒杀虫剂。对蚊蝇幼虫的孳生场所,及时清除积水或填土覆盖,使用控制蚊蝇幼虫的杀虫剂。加强养殖场户防鼠措施,及时修补破损围墙,使用高效杀鼠剂;投放毒饵后,及时搜寻和无害化处理死鼠。汛期畜禽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疫病侵袭,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以及血吸虫病、炭疽、猪链球菌病等多种人畜共患病流行和发生风险都会增大。
这就需要我们采取坚定的防控措施,遏制一切可能发生的疫情,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