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
为杜仲科落叶乔木植物杜仲的树皮。
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地。
夏秋季采收,去外表粗皮,晒干。
生用或盐水炒用。
【性味归经】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应用】
1、用于肝肾不足,腰膝痠痛或痿软无力之证。
本品补益肝肾,故能强筋骨,为治上述病证之要药。多配伍破故纸、胡桃肉等同用,如青娥丸。
又治肝肾虚寒,阳萎、尿频等证。本品有温补肝肾之效。可配伍山萸肉、菟丝子、破故纸等温补固涩药同用。
2、用于胎动不安或习惯堕胎。
肝肾亏虚可引起胎元不固,本品补益肝肾,故有安胎功效。如杜仲丸,单用本品研末,枣肉为丸服,治胎动不安;《简便单方》以杜仲配伍续断、山药治习惯堕胎。
此外,还可用于肝阳上升,头目眩晕。可配伍白芍、石决明、夏枯草、黄芩等药同用。
【用量用法】10~15g。炒用疗效较生用为佳。
【使用注意】为温补之品,阴虚火旺者慎用。
【文献摘要】
《别录》:“治脚中疫疼,不欲践地。”
——梁•陶弘景
《药性论》:“治肾冷,肾腰痛;人虚而身强直,风也,腰不利,加而用之。”
——唐•甄权
《神农本草经》认为:
杜仲,味辛,平。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耐老。一名思仙。生山谷。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
杜仲,味辛,性平。主治腰脊疼痛,具有补益内脏,增强精气,强筋健骨,提神益智的功效,还可以治疗阴部湿痒,小便后滴沥不尽。长期服用能使身体轻巧,延缓衰老。又叫思仙。产于山中的深谷处。
气味辛、平,无毒。主腰膝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耐老。
参张隐庵:杜仲气味辛平,得金之气味;而其皮黑色而属水,是禀阳明、少阴金水之精气而为用也。腰为肾府,少阴主之;膝属大筋,阳明主之。杜仲禀少阴、阳明之气,故腰膝之痛可治也。
补中者,补阳明之中土也;益精者,益少阴之精气也;坚筋骨者,坚阳明所属之筋,少阴所主之骨也;强志者,肾藏志,肾气得补而壮,气壮而志自强也。阳明燥气下行,故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也。久服则金水相生,精气充足,故轻身耐老也。
本文涉及方药请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来源于网络)
举报负责人:田站长(账号昵称乡村发展网);举报电话:023-72261733;举报邮箱:773987997@qq.com;
业务联系手机/微信:18996816733;邮箱:2386489682@qq.com;
公司地址:涪陵区松翠路23号附11号;
办公地址:重庆市涪陵区兴涪路兴涪公寓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