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气虚体质的人,常有三种表现,避免虚不受补,要注意“四个宜忌”
    • 以前的以前 2020-01-12 14:55 14:55
    1725344
    0

    气虚体质的人,常有三种表现,避免虚不受补,要注意“四个宜忌”。现在很多人,总觉得自己有点精神不够用的感觉。一般来说,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气虚”。那么,什么是气虚呢?

    气虚,是中医理论里的一个专有术语。一般来说,多以素体禀赋不足、或者久病体虚多见。当然,饮食内伤、起居不慎等“人为因素”,也是引起气虚的常见原因。

    在中医理论里,气血是身体所有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中,“气”又是一种无形的、却又无所不在的、属于阳热性质的东西。

    可以说,我们身体任何功能上的动作,都需要阳气的温煦和推动。比如体温、呼吸和心跳这些基本的生命体征,都和“气”息息相关。

    气虚的人会有哪些感觉呢?

    一般来说,气虚的人,多会经常感到倦怠无力。平常的表现上,也有说话声音不大,沉默寡言等习惯。可以说,气虚的人给人的第一映像,就是“安静”。他们的脸色也相对更“白”一些,可惜,那种白是一种不健康的白,还隔三差五来个伤风感冒的。

    如果再详细一点,气虚的人很少有主动运动的意愿。因为稍微活动一下,他们就会感到“气不够用”,多汗自汗,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等等。

    所以,我们也由此可以看出来,“气虚”是一个很泛的概念,具体涉及的脏腑,脾肺心肾四者均有可能。

    比如气虚的人大多食欲不好,经常腹胀拉肚子之类,这些基本都是脾气虚的问题;

    呼吸气短、长期咳喘、自汗感冒,更多和肺气虚有关;

    而心悸心慌则和心气虚关系密切。而“久病及肾”,气虚调理不及时,最后可能也就成了肾气虚。

    因此,对于气虚的调理、饮食,我们应该充分兼顾五脏之虚的宜忌原则。

    事实上,很多气虚的人,他们都会有补气调理的历史。因为气虚会引起工作效率、生活质量的下降,现代人对健康的重视是做得比较好的。但用一些黄芪人参之类的补气,却又常见到“虚不受补”,也就是说,不足的气没有得到补充,反倒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比如上火之类。这又是为什么呢?

    气虚的人补气,无论是食补还是药补,根据五脏的对应关系,都有“宜忌”。如果“宜忌”做得不够好,也就比较容易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

    有哪些补气的宜忌呢?总的来说,大致有如下四个方面需要注意:

    1、药补不如食补:中医素有“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也就是说,通过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补气的食物,比人参黄芪之类的补气中药要更合适。

    如山药、红枣、黑豆之类,都是补气健脾,益气生血之品。而且,这些补气的食物,大多都是药食两用之物,也就是说,既能补气,但很少有虚不受补的可能;

    2、补气最好兼顾醒脾:前面说了,气虚涉及的脏腑有好几个,脾肺心肾皆有可能。我们在区分好主要的脏腑之后,在补气的同时,最好能兼顾“醒脾”。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也是气血生化之源。让脾“醒过来”,生化的气血也就更充沛。再说,吃进去的药食,补益的气也需要脾的运化和输布,这就更离不开醒脾了。

    怎么醒脾?无非就是借助一些辛香走散之品,比如生姜、桂枝、陈皮之类。但需要注意,醒脾之品多有耗气之虞,补气兼顾醒脾,只需要少许佐之即可。

    3、补气之品甘平和甘温为好,不宜辛热:“气”属阳,我们常称之为“阳气”。因此,很多人认为气虚就是阳虚,于是就选择一些大辛大热之品温阳益气。这种进补,是很容易出现上火等“虚不受补”的。总的来说,补气之品,以性味甘平、甘温为好,比如黄芪人参。其它辛热之物如鹿茸附桂之

    4、补气时饮食也有宜忌:无论是食补还是药补,进补之时,饮食也需要注意,以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为好。如果选择参芪之类补气,还需忌口生冷油腻、辛辣厚味,比如使用人参时最好别吃白萝卜,这也是食物的“相克”。

    总之,气虚是现在很常见的一个问题,很多人常有气短乏力等感觉。适当进补是调理气虚的必要手段,上述4个“补气宜忌”,最好能注意一下,以免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

    1
    打赏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