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江苏七浦塘:江南水乡情 产业融合兴
    • 王颖 3个月前 01:11
    167413
    0

      “水尽三江棹,花缘七浦堤。自堪江路永,不比武陵迷。”这是明代诗人皇甫涍笔下描绘的沙溪古镇七浦塘的美景。

      七浦塘,江南水乡之中众多河流之一,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七浦塘于公元1034年由时任苏州知府的范仲淹开凿,以阳澄湖为起点,流经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昆山市、常熟市,从太仓市入长江,是苏州长江经济带中重要的文化长廊、行洪走廊、生态绿廊、休闲画廊、文化长廊,它见证了祖祖辈辈的繁衍兴盛,也承载着人们对家乡的思念,被沿岸居民称为“母亲河”。

      七浦塘沿线乡镇工业发达,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河湖利用与保护失衡,超标排污、围垦湖泊、侵占河道等现象普遍,河湖脏乱、水体黑臭、生态退化等问题日益凸显。曾经清澈秀美的河湖伤痕累累、满目疮痍,昔日的亮点一度成为痛点。

      2011年,苏州市实施新一轮的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苏州市水务局副局长刘大成告诉记者,在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中,苏州市通过科学调度,使得河湖水体有序流动,加上控源截污整治,持续提高水环境容量,改善水质,逐步改善河湖水生动植物群落结构,不断提高底栖动物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七浦塘沿线面貌发生历史性改变。同时,同步开展河湖岸坡生态绿化保护,进行大规模绿化与景观建设,实现河湖水环境、水生态持续向好发展。

      2017年,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被评为“江苏最美水地标”,2022年,七浦塘被评为全国“最美家乡河”,成为一条汇聚着乡情、安全、发展、生态、文化、幸福的家乡河。

      皇甫涍笔下的沙溪镇位于太仓市,始于唐代,兴于明清。老七浦塘穿镇而过,古镇有明清时期的临水民居,有幽深古老的小巷,有古朴秀雅的古桥……

      在太仓市印溪农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严海月的眼中,沙溪古镇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水清岸绿的水美乡村叠加,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大有可为。“我们以水为脉,以沙溪古镇为核心,勾画了七浦运河文旅带的发展蓝图,打造‘古镇旅游大环线’和‘乡村游精品线’两条文旅线。”严海月告诉记者,“古镇旅游大环线”着重运营升级沙溪古镇历史街区、活化改造七浦塘水岸美景,依托“梦里沙溪”、古镇数字文化产业孵化基地、橄榄岛公园等项目,打造“一河两岸、以新带古、强强联动”的沙溪文旅引擎;“乡村游精品线”突出对乡村特色资源的挖掘利用,将七浦塘水系的香塘村、凡山村、庄西村等特色村庄串联起来,打造一批有新意、有品质、有潜力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距离沙溪古镇3公里的庄西村,借助幸福河湖创建的契机,挖掘水文化、乡贤文化、米酒文化内涵,围绕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这一主线,提出了“一粒米、一滴酒、一日游”的发展思路。

      庄西村党委书记徐健说:“百年前,归庄地区出现了一批酿酒工坊,庄西村继承了归庄黄酒的特色,经过历代传承,村域内仍有多家制酒厂家。目前,庄西村形成北部有酒厂和酒窖、东部有稻田、西部有花海和农家乐的格局。田是酒的基础和来源,酒是田的升华和提升。通过稻酒文化的相互交融,形成‘酒在田里,田在酒中’的总体空间布局。再加上嵌入七浦运河文旅带,从沙溪古镇吸引游客,最终实现一产的种植、三产的休闲游服务于二产‘玄恭米酒’的目的。”

      以水系为纽带,助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最终的受益者是农民。

      沿七浦塘河道向西行进,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出现在眼前。碧影映湖间,悠然云水天,好一幅水韵桑田瓜果飘香、阡陌乡道千村美居、别墅花园错落有致、风物景观和谐雅致的水美画卷。

      小雨水汪汪,大雨白茫茫,曾是地处洼地的蒋巷村的真实写照。兴村先治水。在老书记常德盛的带领下,将原本低洼易涝的土地整整垫高了近1米,彻底改变了蒋巷村的旧面貌。

      近年来,蒋巷村先后投资780万元,分阶段实施位于蒋巷村生态园内的东大溇幸福河道建设工程,将多个独立的水系连通。如今,水域面积占到整个生态园总面积的35%,河道两侧新建木桩护岸4.8公里,种植各种绿化苗木约1万平方米,各式桥梁、休憩凉亭、亲水平台、游船码头交相呼应,处处彰显水生态之美。

      “蒋巷村有200户870口人,耕地面积1200亩,我们全部用于种植有机水稻。同时,我们发展旅游业,把蒋巷村生态园打造成景区,成为村民的‘后花园’,实现了‘生态、生产、生活’的有机融合。”蒋巷村党委书记蒋玉英说。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级生态村……蒋巷村走上了富民强村、共同富裕的道路。

      蒋玉英告诉记者,蒋巷村打造网红农场,引进书画学院,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村集体经济的新亮点。仅旅游收入一项,村集体经济就能每年增收1000多万元。“目前,村集体资产总量为3.6亿元。有了钱,就要提高村民的收入和生活品质。现在,家家都有一栋半买半送的别墅,村民年底有分红,都有免费医疗,老年人还有养老金,每年村集体为村民支付的各项保障和福利能达到1000多万元。”蒋玉英说。


    0
    打赏
    收藏
    点击回复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