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相较其他城市,为什么镇江更有端午气质?
2021-06-15 08:18:32 539517
  • 收藏
  • 管理
    每年临近端午一场“龙舟水”总会如约而至伴随着龙舟雨水的氤氲湿气,长江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开始了一场场水面上锣鼓喧天的激烈在两排划桨的整齐配合下矫健敏捷的龙舟平稳迅捷滑过水面,挣得一阵阵热烈的欢呼声。在众多龙舟竞渡场面中,镇江水面上的热烈、岸上的人头鼎沸,尤其被渲染得激烈且壮观

    围聚山顶、隔江相望……这是明代文学家张岱在散文《金山竞渡》描写的盛况。该是一种如何浩瀚人海的场面,使得镇江这个身居苏南地区的小城,因端午龙舟竞渡而声名远扬?

    作者皮卡  编辑琦  策划许玥

    01

    为啥镇江的端午气氛如此浓厚?

    初到镇江,让人难以识得真容,伴着淅淅沥沥的雨水渐而停歇,一片氤氲逐渐散去,“一水横陈、连岗三面”的地貌渐浮眼前,方觉有乍露真容之感。

    有着典型江南地貌的镇江,青山连绵,被米芾父子称为“城市山林”。镇江,地处长江南岸,依江而建的它,自然不乏水之柔情。尤其是位于镇江的金山,原为长江中的一座岛屿,四面江水环绕,一片水之浩瀚的景象,是龙舟竞渡的天然赛场。

    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每年端午节,几乎长江沿线的所有城市都会自发纪念。赛龙舟,是最常见的纪念方式之一,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就盛行于吴、越、楚诸国。但在众多城市之中,镇江的金山龙舟,总能让人眼前一亮

    明代文学家张岱在观看了杭州、无锡、南京等地的龙舟竞渡后,与镇江进行了一番严谨且认真的对比:西湖和无锡的龙舟竞渡以竞渡之人为佳,秦淮一带有灯船并无龙舟,而龙舟则是扬州数一数二,但要论起龙舟竞渡,则是金山寺为最

    时至今日,赛龙舟这项习俗依旧是镇江人最热衷参与的水上竞技活动端午节当天,龙舟从金山寺或镇江市内出发,一时间惊涛骇浪,犹如群龙格斗其间,偶尔有龙舟翻到水里,人们会迅速将舟拉出漩涡。金山上的人们像蚂蚁、蜜蜂一样簇拥在一起,都是为了隔着江水观看赛龙舟。暮色终于降临,上万只小舟驶上江面,人群便像开水一般沸腾而起。

    倘若你此时乘渡轮自市区前往焦山,仍能感受到水之环绕的壮丽。行走在焦山脚下的廊桥上,波荡江水近在咫尺,翻涌浪潮一阵阵袭来,仿佛依旧回荡着龙舟竞渡的阵阵热烈声。

    除却激烈的龙舟竞渡,温情的粽子亦是端午节的特有仪式感。元代《至顺镇江志》中,就曾有过镇江粽子的记载,称之“角粽”。经过几千年的浸淫,粽子早就变成了镇江人的日常。以咸鸭蛋就粽子的童趣、新婚夫妇的好意头,是镇江人藏在粽子里的温情。

    02

    端午节吃十二红

    是镇江人追求的福气

    不同于两湖地区端午节祭祀屈原,镇江所在的苏南一带,在端午节前后流传的龙舟竞渡等风俗,则是为了祭祀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屈原、伍子胥的双重祭祀,也让镇江的端午氛围double。

    镇江是吴文化发源地,更是东吴霸业的发源地,被称为“孙权故里”。早在商末,周太王古公亶父秦伯、仲雍率族人自中原移居江南镇江,就有了有关“吴”的记载。三国时期,孙权便以镇江为基,在此做出了许多重要的决策,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孙刘联盟在湖北大败曹操一战。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听信谗言, 赐大夫伍子胥自刎。在自刎之前,伍子胥发誓,要亲眼看着吴国灭亡,因为被夫差下令将其尸首投入钱塘江。江边百姓则纷纷取出家中食物,以叶子包好丢入江中,防止鱼虾吃掉伍子胥的尸体。因而在钱塘江一带,端午节最早祭祀的是吴国大夫伍子胥

    “过端午节,吃十二红”是镇江一带端午节特有的风俗,据传这一风俗也是为纪念伍子胥而生。所谓十二红,是指红果、枇杷、炝萝卜、炝虾子、咸鸭蛋等带有红色的食物,具体菜样并无定式。汪曾祺先生曾在《端午的鸭蛋》中写道:“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早年间,十二红是镇江人在端午节的正餐,一家人围坐一桌,是镇江人追求的圆满。

    除却屈原、伍子胥,赋予镇江别样端午气质的,还有白蛇传的传说。在镇江的金山风景区,金山寺、法海洞等白蛇传元素数见不鲜。

    此外由于江南多阴雨,且春夏之交多蚊虫,因而镇江乃至整个江南一带,流行在端午节时喝雄黄酒驱蛇虫。白蛇传的故事,则是以端午为主要节日背景,白娘子亦是在端午节饮雄黄酒显出原形。而这一故事,更让镇江人笃定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传统。

    03

    端午之外的镇江城

    镇江,这座江南小城,除却闻名遐迩的端午传说,还有更多浩瀚如烟的故事值得书写。

    处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镇江是二者在各自全程中唯一的枢纽早在三国时期,镇江与运河就有了第一条纽带,江南运河自镇江、扬州启程,绕太湖以东抵达苏州,继而南至浙江杭州,镇江位居全程高势,被称为“江南屋脊”。随着隋唐时期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国家经济重心南移,镇江因其扼守漕运咽喉,便从最初的军事重镇向工商业城市转型。

    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根据《天津条约》,长江沿岸被迫开埠五个通商口岸。1860年,镇江开埠,是长江中下游城市中最早开启进出口贸易的城市。英、美领事馆和租界等陆续开设,各国贸易洋行紧接着登场,一时间,大西路上百货云集,成为最繁华的商业街。1936年,此处扩宽重修,成为了江苏省首条柏油路

     


    新与旧的交织里,总是能酝酿出最独特的风景。一条长江路,将镇江的渡口文化、长江文化、西洋文化和民国文化串联而起,也将古镇与江岸相隔绝。西津渡古街区曾经紧临长江,是通往江北的唯一渡口。却在清代以后,因泥沙不断堆积逐渐与江岸相脱离。

    西津渡有段长约千米的古街,藏匿着来自时光的惊喜盲盒,每隔上一小段路程,就能开启某个历史时期的古建筑和遗迹。元代的过街石塔“昭关石塔”、晚清的楼阁、观音洞、救生会……不觉感慨,古建筑专家罗哲文称其为“中国古渡博物馆”的赞誉实乃当之无愧。

     


    倘若你从熙熙攘攘的小码头商贸古街走出,大概率会听到“‘一眼看千年’在哪里?”,这是周围游客不约而同询问工作人员最多的问题。再往前看,会发现不远处的游客,正低头围观一处不及腰高的狭长玻璃,好奇凑上,能看见五小段古道逐级而下,对应却是五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古道路面。

    唐前与时期路面尚无砖石堆砌,宋元时期路面倒是多了些夯实的质感,明代路面由长方形砖垒砌而成,清代路面还保留着面积相近、略显多边形的石砖。在湿润的空气中,青苔已覆盖其上。

    走出西津渡古街,转向伯先路的街角处,五栋气派的东印度式小洋楼和洋花园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这处始建于1860年的英国领事馆,成为了中国沿海沿江建造的最早领事馆之一。紧挨的便是收藏了三千年历史的镇江博物馆。随即拐入伯先路,郁郁葱葱的绿荫深处,广肇公所、镇江商会、江南饭店旧址……一派晚清民国的洋建筑呈现眼前,它们的历史随着时光洒落在斑驳的街道各处,印在了镇江的每一寸土地上。

    行走镇江,就像是遁入一条横跨千年的时空隧道,在一天时间中,便能漫步古街领略西津渡的千年历史文化风光。待步履疲乏,坐到街边老店歇歇脚,点上一碗锅盖面,夹起块水晶肴肉沾上镇江陈醋,就这样,不知不觉滋味就俘获了心尖和味蕾。

    可以说,镇江这座小城,因江而生,因江而成,也正因为长江,它才能书写一段又一段的传奇。



    上一页:参观红色景点,弘扬爱国精神 下一页: 民盟西安市新社会阶层支部开展“参观红色典藏 探访西影历史 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