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寒假,清华大学“豫见清年”水利系-五道口金融学院寒假赴河南实践支队前往河南新乡、郑州和南阳三地开展了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学习基层乡村间的治理经验,聆听广阔田野上的选调之声,看中原大地泛起浪花朵朵!
实践支队初入东大阳堤村,走在宽阔的柏油马路上,映入眼帘的是两侧温馨典雅的建筑,以及各式各样的文明标语和指示牌,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自然而然地涌上了每个人的心头。
“发展靠群众,群众靠发动,发动靠活动,活动靠文化。”东大阳堤村党支部书记陈来胜为大家分享本村的治理心得。陈书记年近古稀,只见他笔直地站在村内党群活动中心的展板前,操着一口纯正的河南方言,绘声绘色地为大家讲解着本村的治理经验,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基层治理社会实践课。
“我们东大阳堤村遵循‘每月一主题,月月有活动’的理念,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主要阵地,定期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星级文明户等评比活动,组建了军鼓队、大鼓队、秧歌队、广场舞队、合唱团等文艺队伍,在全村范围内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陈书记一提到本村的文化活动便立刻精神抖擞起来,东大阳堤村历经十余年的风雨,从一个贫困落后村发展到如今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文化建设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感受到了东大阳堤村非常浓厚的文化氛围,以及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看来文化活动对于乡村发展真的太重要了!”看着村内展览馆陈列的一张张村民们一起包饺子、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的照片,支队成员卢昊禹同学如是感慨道。
“浙江省有枫桥经验,我们也有属于我们自己的‘之凤说和团’,也能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明山庙村支书娄延强书记自豪地说,“依据咱们本村历史名人刘之凤的事迹,推选群众里德高望重的代表参与到咱们之凤说和团里,来解决群众之间可能出现的纠纷,咱们村也因此成为了河南省‘枫桥经验’先进典型村。”
在“之凤说和团”调解室里,每周末都会提前排好本周的调解员值班表,群众遇到大事小情都可以来调解室进行调解。目前,“之凤说和团”共有村内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各类乡贤能人14人组成,“之凤说和团”充分发挥法制宣传员、维稳信息员、矛盾调解员作用,为了让大家能够充分地理解,娄书记以若干个实践中真实的案例,为大家讲解本村“之风说和团”在处理基层纠纷和解决矛盾中的独特作用。
一提到本村发生的事情,娄书记是又气愤又欣喜,他气愤于现实中居然能发生如此违反道德风尚的事情,又欣喜于在“之风说和团”的帮助下终于逢凶化吉、圆满解决。由此可见,“之风说和团”可以做到第一时间掌握不稳定因素,及时调处化解矛盾纠纷,从而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受到村民们的广泛好评。
“来到明山庙村,我真正明白了什么叫‘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进基层就都是办法’,咱们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针对基层工作面临的种种挑战,总能因地制宜找到适合本土的经验方法,还往往很管用。”支队同学付翔永同学感叹道。
“这就是咱们的普罗社区,大家快来看一看,还能看出来这是在村里吗?”普罗社区的社区主任张俊同志正在带领支队成员进行参观。同学们一迈进普罗社区,就被眼前看到的景象所吸引:干净整洁的街道、五彩缤纷的艺术展、琳琅满目的店面、各式各样的体验馆、以及曲径通幽的“中央公园”……这哪里还是一个乡村,这明明是一个城市里的现代化社区!在这里,真可谓“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见不到的”。大家在感慨普罗社区基础设施之完善、文明风貌之先进的同时,也在认真地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普罗社区为什么建设得这么好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实践支队同学们在普罗社区的会议室与大孟镇四位村支书以及普罗社区的各位领导干部开展了一次座谈交流会。座谈会上,村支书们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村内现有发展战略——依托优势资源和文化特色进行差异化发展,如大吕村依托当地武术文化,将村庄打造为远近闻名的武术村;土寨村是传统的自然村庄,依托民宿的修建来提高农民收入等。然而,“普罗社区更像是一个富人小区,虽然可以提供一些先进的治理智慧,但是不能普遍地反映目前乡村治理的现状。”正如张主任所说,目前当地基层发展仍存在着资金不足、人才欠缺等问题,各村的文旅产业陷入低端化、同质化的困境。
基层难发展,“清年”有办法。实践支队的同学们积极建言献策,为中牟县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提出自己的建议。李玥雨同学认为,应充分挖掘中牟县的文化底蕴,依托三国的历史故事打造独特的品牌价值,以文化IP带动旅游和其他产业发展;陈冠甫同学提出,可以建设一系列返乡创客基地,鼓励大家创业,一方面让人才在中牟县真正“留下来”,另一方面可以为当地解决投资和就业的问题,从供给侧以创业带动文旅发展。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大家怀揣着对《陋室铭》中诸葛草庐的憧憬,来到了人才辈出、钟灵毓秀的南阳市内乡县大桥乡。同学们并不满足于简单了解当地人才引进政策本身,而是积极地与基层干部进行对话,充分挖掘政策出台背景和实施效果。
“因省审计厅在内乡县驻村帮扶的缘故,我一参加工作就来到了内乡,这里也是我的福地。”清华大学水利系2022届博士生李世俊学长说道。“这里对人才的重视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在毕业之后选择回到这里,来基层工作。”内乡县大桥乡杨申乡长也现身说法介绍了自己毕业后是如何来到大桥乡工作的,之后为实践队员讲述着这里为何如此吸引人才。
“南阳市非常注重人才,出台了‘诸葛英才’计划,内乡县也非常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从高考清北人数飙升,到选调生人数的增加,再到依托上市公司牧原集团引进人才……内乡县的人才引进计划不断落实,人才培养体系逐渐完善。”内乡县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工作理念,突显人才强县的战略地位。在一个个具体的数字和真实的故事中,大家切实地体会到内乡县历年来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也不断思考着如何将其经验发扬光大。(李玥雨 杨麒麟 张如九)
举报负责人:田站长(账号昵称乡村发展网);举报电话:023-72261733;举报邮箱:773987997@qq.com;
业务联系手机/微信:18996816733;邮箱:2386489682@qq.com;
公司地址:涪陵区松翠路23号附11号;
办公地址:重庆市涪陵区兴涪路兴涪公寓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