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湖北】湖北县域造加速“出海”
2024-08-17 20:09:44 134015
  • 收藏
  • 管理

    宣恩

    抢鲜上市

    黄金梨喜获丰收

    8月12日,宣恩县椒园镇黄坪村黄金梨进入采摘旺季,一个个硕大金黄的果子挂满枝头,口感清脆香甜。

    一大早,该村8组村民王美云就与同村村民在果园里采摘新鲜的黄金梨,不到半小时,一个个黄中带亮、圆滚滚的黄金梨就装满了背篓。

    “我们种黄金梨20多年了,家里有七八亩地,今年收入预计有三四万元。”在果园里忙碌着的村民王美云说。

    在果园里,三三两两游客穿梭其中。“我是宣恩本地人,听说黄金梨成熟了,我带着家人来买,老人和小孩都喜欢吃。”游客潘俊说。

    黄金梨是宣恩县椒园镇黄坪村的特色支柱产业。为帮助果农尽快“出货”,也让全国各地朋友都能吃到鲜甜可口的黄金梨,除村民采摘后线下售卖外,该镇镇投公司积极搭建直播平台,推介黄金梨。一经上架,便吸引了大拨“粉丝”下单。

    “这几年宣恩旅游非常火爆,我们也希望宣恩的土特产也能‘出圈’。同时,通过线上各类平台,让我们的土特产走出大山,走进千家万户。”黄坪村党支部书记姚元翔表示。

    黄坪村海拔在1000米左右,气候湿润、温度适宜、充沛的光照和土壤富硒特点,造就了黄金梨的极佳品质。姚元翔表示,该村通过现有的2450亩黄金梨产业,每年举办梨花节、黄金梨采摘节,吸引众多游客慕名前来,逐渐走出一条“黄金梨产业+旅游”的融合发展之路。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基础设施,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我们村里面观光旅游,吸纳更多的人才投入到产业发展之中,助力乡村振兴。”姚元翔说。

    (选自 湖北日报客户端宣恩频道 作者 倪雷 豆建瑞 向薇 王呈稀)

    咸安

    3万亩再生稻

    迎来丰收季

    8月13日,咸宁市咸安区3万余亩再生稻陆续成熟,喜获丰收,种植户趁着晴好天气抢收再生稻,确保颗粒归仓。

    在汀泗桥镇古田村汀泗兴旺家庭农场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金黄的植株,散发出阵阵稻香。一台联合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收割、脱粒、粉碎,农机手技术娴熟,几十亩熟透的再生稻不到40分钟就已经收割完毕。汀泗兴旺家庭农场负责人余佳林掩饰不住丰收的喜悦,他兴奋地对比了一下双季稻和再生稻种植的效益。

    “双季稻种植和再生稻种植我们已经尝试了很多年,在我们收割完早稻之后,进行晚稻种植之前,要进行整地、育秧、施肥、插秧、打药这些环节,我们在种植再生稻的时候,就省去了上述的诸多环节。”余佳林说,双季稻的种植产量虽然能够多两三百斤,但是在种植再生稻时省去了上述环节,在无形中减少了成本,相比较而言种植再生稻会更划算一些。

    “收完头茬再生稻后,要及时下好提苗肥,管好田间水,保持好的田间干湿状态,直到再生稻收割,这样可以保证二茬稻的品质和产量。”咸安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潘名建一边查看再生稻的稻穗长度、结实率和稻茬的再生芽头,一边对再生稻的田间管理进行指导。

    据介绍,再生稻的示范推广种植,是将传统的“一种一收”改为“一种两收”。每年5月,种植户按照统一品种、统一机插秧、统一施肥、统一植保、统一机收的模式种植优质再生稻,头茬水稻收割后,种植户将在稻田里重新灌水,追施肥料,促进植株二次发育,到十月中下旬将收割二茬再生稻。

    “今年我们全面推广了优质品种,头茬稻产量和去年基本持平,但是今年推行了订单生产,实行优质优价,收益比去年每亩平均要高200到300元。”潘名建介绍。

    再生稻与常规双季稻相比,具有省种、省工、省肥、生育周期短及绿色环保等特点。近年来,咸安区采取多种措施支持发展再生稻产业,带动农民在单位面积内实现节本增收。目前,再生稻种植技术日趋成熟,面积已扩大到3.2万余亩。

    (选自 湖北日报客户端咸安频道 作者 李卫东 胡蔡 王钢)




    上一页:【湖北】湖北生态美 江汉大米香 下一页:【湖北】“荆”彩丰收:荆楚八月好“丰”景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