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机械化降成本精细化提质量——千亩种粮大户迎来丰收季
2020-10-23 12:58:21 839059
  • 收藏
  • 管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金秋十月,仙桃广袤田野稻浪涌动,遍地金黄。

      10月13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跟随千亩种粮大户彭少平、阳杏华夫妇来到其位于三伏潭镇尹湾村的承包田,只见稻田如金色画卷缓缓舒展,谷穗颗颗饱满,稻秆压弯了腰。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稻香。

      4台收割机在稻浪中来回穿梭。伴随着轰隆隆的响声,谷粒随着轮轴转动而脱落,颗粒归箱。“今天200亩稻谷可全部收割入仓。”彭少平言语中透着一丝喜悦。

      尽管今年遭遇严重的洪涝灾害,80亩低洼田块几近绝收,但绝大部分稻田在精心管理下,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保守估计,亩产1200斤不成问题。”彭少平说,虽然产量在减少,但收购价格比去年高出1角钱,每亩纯收入保持在200元至300元之间。

      彭少平是三伏潭镇下夹沟村人,今年是他种粮的第5个年头。饱含着对农业深情的他,成立了和盛种植家庭农场,在下夹沟、尹湾、夏市、雷场等多个村流转1100亩土地,开始探索规模化种植。去年,每亩地纯收入300元。

      “种水稻担心的地方太多了,育秧后怕种子不发芽,秧苗种下后又担心长势不好。”彭少平说,种大田,投资大,风险高。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全年收成。

      去年,他与央企中化集团签订900亩水稻种植协议,按照公司量身定制的品种和种植方案进行种植。从播种、育苗到生长、收获各个环节,全程有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公司还承诺,以高出市场价2分至5分的价格收购稻谷。

      有央企做“靠山”,彭少平直言“2020年是最安心的一年”。尝到甜头后,他又签下900亩水稻种植订单,明年继续和中化集团合作。

      在彭少平看来,种粮大户要挣到钱,除了积极拥抱最先进的农业技术外,还要提高机械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他算了一笔账:过去,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每年聘请管理、务工人员的费用高达300元/亩。随着整地、插秧、施肥、收割等环节机械化,大田人工成本压缩至150元/亩。

      “可以说,机械化程度越高,效益越大。”彭少平表示,将来要在精细化管理方面下工夫,力争把人工成本控制在80元左右,真正靠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种粮,精细化经营管理方式挣钱。



    上一页:长春农科院创下吉林省大豆高产纪录 每公顷产量达到4747.5公斤 下一页:立体种养的路子 走对了——返乡创业者潘四清的战贫故事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