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留住古籍里的“乡土味”
2022-05-21 19:23:29 538887
  • 收藏
  • 管理

      五千年泱泱大国,传世经典数不胜数。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挖掘古籍时代价值,传承中华农耕文明优秀成果,服务乡村振兴。费孝通先生曾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传承好农耕文化,就务必要留住古籍里的乡土味。

      做好古籍工作,是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的关键,对于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而留住古籍中的乡土味,更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

      文化是一种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传承和保护好农耕文化能够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道德滋养、精神动力以及智慧源泉。通过挖掘利用古籍中的农耕文化价值,进而激发相关文化产业活力,有利于形成文化引领、产业带动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留住古籍里的乡土味除了需要建立完善管理机制,开展古籍普查,做好古籍分类分级保护和分类分层次整理出版之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古籍文化资源转化利用。

      善用数字技术,让古籍里的乡土味焕发生机。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推进古籍文本结构化、知识体系化、利用智能化,加强古籍数字化资源管理和开放共享。让沉睡在书架上的古籍活起来,形成可交互、可触摸、可视化的数字人文作品,方便查阅使用、共享传播。

      创新传播形式,让古籍里的乡土味迸发活力。去年,央视一档名为《典籍里的中国》的文化节目火出了圈,它以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表现形式,讲述典籍中的闪光故事以及历史渊源。节目中,演员扮演的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和袁隆平院士跨越时空的对话,向人们展示了农耕文明一脉相承的深厚底蕴。通过多渠道、多媒介、立体化的普及,不仅可以加强古籍的大众化传播,而且能够拓展推广渠道,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金字招牌。

      留住古籍里的乡土味,是为了保护,更是为了传承,是为了让农耕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留住的是田园牧歌的回忆,是青山绿水忆乡愁的向往,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秉性。



    上一页:莫因疫情误春耕 下一页:吉林,赶上了春耕!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