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编制减县补乡改革,正在河南省全面推进。
据报道,2019年开始,河南省结合全省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以破解乡镇和街道事多人少和部分县直事业单位事少人多的矛盾为切入点,大力推进人员编制减县补乡改革。5月,河南省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的意见》明确减县补乡相关政策,鼓励从上往下跨层级调剂使用行政和事业编制,推动编制资源向基层倾斜,在不增加编制数量的前提下,缓解县乡编制资源配置的结构性矛盾。3年来,全省156个县(市、区)向乡镇(街道)共下沉编制33699名,平均每个乡镇(街道)增加编制15名左右。
基层干部并非人们想象中的喝茶看报一整天,朝九晚五铁饭碗,而是5+2白+黑,不但工作任务繁杂,而且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同时队伍建设存在不足,极大地制约了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河南的实践表明,减县补乡改革,在没有大幅增加财政负担的前提下,不仅解决了基层乡镇的人员需求,也实现了部分县直部门自我瘦身,强化了基层政权组织服务保障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达到了基层事情有人办的初衷。
减县补乡发掘了人力优势,为下沉干部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县直事业单位人员有学历、有经验、有技术,多数是本乡本土,已经成家立业,稳定性强,熟悉基层的工作方式方法,能快速融入基层工作,很快就成为基层党委政府不可或缺的工作主力军。
减县补乡有效破解了干部身份转变的壁垒,充实了基层干部力量。在编制总量不增、财政供养人员不增的前提下,通过盘活存量编制和人力资源,充实了基层力量,夯实了基层的执政基础,大大增强了基层工作能力和工作底气,乡镇的服务保障能力得以显著提升。
更为重要的是,减县补乡打破了干部只能上,不能下的铁交椅,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不但增强了下沉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激励更多的基层干部甩开膀子、迈开步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基层治理,关键在人。河南省探索实行的人员编制减县补乡这一做法无疑是一个好的尝试,对加强基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样本意义。但要深入推进甚至在更大范围内复制推广,还需要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一是待遇保障,改革目的是为基层治理输送更多优质人才,除了现有的薪资待遇外,还应在领导职数设置上积极探索,给予相应的上升空间和渠道;二是机构保障,提升基层政权服务保障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不仅要让基层事情有人办,更重要的是 基层事情科学办,在人员到岗的基础上,还要实现乡镇机构职能的科学整合,才能让优秀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服务好最后一公里。
举报负责人:田站长(账号昵称乡村发展网);举报电话:023-72261733;举报邮箱:773987997@qq.com;
业务联系手机/微信:18996816733;邮箱:2386489682@qq.com;
公司地址:涪陵区松翠路23号附11号;
办公地址:重庆市涪陵区兴涪路兴涪公寓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