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应邀参加第二届柯桥非遗嘉年华活动 赵氏铜雕收获大满贯
2018-11-27 10:00:02 808088
  • 收藏
  • 管理

      第二届柯桥非遗嘉年华活动现场

      国际时报讯(记者李广义综合报道):11月24日—25日,2018年柯桥区第二届非遗嘉年华在安昌古镇举行,来自绍兴市柯桥区内外的70余项非遗项目参加本次活动。

      铜雕大师赵秀林在活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

      赵秀林大师现场精雕细琢

      赵氏绍兴铜雕第四代传人赵刚现场展示赵氏绍兴传统铜雕凿刻技艺

      绍兴铜雕传人赵秀林、赵刚父子应邀参加活动,现场赵刚老师精湛的技艺展示,受到广大市民朋友的赞许,其制作场景在24日晚浙江卫视《浙江新闻联播》中播出。在短短的两天活动中,来到赵家铜雕的市民、铜雕爱好者、收藏界的朋友,络绎不绝,可以说,赵家铜雕收获已是大满贯。尤其是赵秀林老师制作的手工壶具还参与到了嘉年华趣味非遗产品拍卖会中,并夺得了“标王”称号。

      绍兴铜雕大师赵秀林简介:

      绍兴铜雕大师赵秀林出生在铜雕世家,受家庭环境熏陶,9岁开始,便跟着爷爷和父亲学习铜雕。年幼的他曾做过一年箍桶学徒,学了两年打铁,并学会了雕刻印章、书法绘画等多种手艺。16岁起,他跟着华舍镇的胡如淼先生学了3年扇面画。

      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赵家的铜镴店被关停,赵秀林成了绍兴东浦绸厂的工人。出于对家传手艺的执着,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赵秀林的屋子里总会响起“叮叮当当”的声音,焊铜锁、刻铜章,年复一年,倒也做得小有名气。

      2000年,国有企业转制,赵秀林下岗。47岁的他不顾家人反对,怀揣着4.8万元下岗补贴,开始了全国采风之旅。

      走过内蒙古、吉林、云南,那一年的赵秀林探寻了不计其数的民间艺人,大大增长了见识。经历了长达20个月的采风后回到绍兴后的赵秀林,一改在器具上“小打小闹”式的刻画,向雕琢大型平面铜雕精品发展;一改绍兴铜雕以刻为主的制作方法,向“阳雕”与“阴刻”并举的方向发展。他将大色块雕刻与中国水墨画结合,用劈、铲、剁、锉、削等雕刻技巧表现水墨书画的浓淡、深浅、粗细。作品的主题,也从过去的伟人雕像转向对风物民俗的表现。“要是能把大家熟悉的东西刻好刻活了,那才是本事。”

      赵秀林告诉记者,为了雕好绍兴人最熟悉的《兰亭序》,他整整做了12年“傻子”,“《兰亭序》前后38枚印章,每一枚的字体风格都大相径庭,王羲之更是书圣,金钩银画,我天天捧着《兰亭序》研究琢磨。”要临摹这份天下第一行书尚且不易,更何况要一刀一刀刻出来。12年间,赵秀林共刻了一百余幅《兰亭序》,其中刻坏的有五六十幅;最终,历经百次打磨而成的两米长巨幅《兰亭序》,让他成功摘得了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如今在赵大师工作室墙面上的奖状头衔不计其数,全国轻工行业“劳动模范”、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更有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民间艺术组织和中国文联一起授予的“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上一页:新疆库尔勒团结街道举办首届家庭幸福大会 下一页:慧投亚洲COO寿栋:AI科技助力引领财富管理新风向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