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两位驻村第一书记的“梧桐情”
2022-11-09 19:21:12 442549
  • 收藏
  • 管理

    重庆五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卢祖新(左三)和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曾海(右二)在许友村专题调研乡村振兴工作。 尚 博 摄

      重庆市荣昌区高山村、许友村与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的缘分,始于2019年3月。当时,重庆五中院派贾毅和郑崇熠两名干警分别任这两个村的第一书记,专职从事脱贫攻坚工作,为两个村的建设发展献策出力。待两村打赢脱贫攻坚战,贾毅和郑崇熠也“功成身退”,刑二庭法官助理吴子龙和办公室干警张红波接下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接力棒,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以重庆五中院为强力后援,致力于全心全意助农提振精气神并增收致富,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动力。

      ■产业兴农依托招商引资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来到高山村的第一晚,看着窗外皎洁的月亮,张红波将自己的微信名改为“高山梧桐”。他希望自己可以像梧桐树一样扎根生长,然后筑巢引凤,让高山村富起来、强起来。

      完成初来乍到的第一次全村走访后,张红波发现村里的青壮劳力有80%都在外务工,多是老人和孩子在家务农。

      劳动力不足,如何创收?张红波打起了村里闲置房屋和土地的主意:“既然自己干不了,那就外包出去,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

      张红波与驻村工作队成员、村两委商议明确了“互联网+招商引资”发展思路,将高山村闲置的资源推送到网上的农村土地流转专业平台以吸引投资方,并做好引入企业的背景调查及与闲置房屋土地所属村民的牵线搭桥工作。现已有50亩地出租,还有50亩正在商谈中,预计将用于种植有机蔬菜。这样村民不仅可以获得土地租金,还能帮投资方劳作获取酬劳。

      张红波等人还因地制宜制定了“生态导向”发展模式,首先实施的是“高山林下散养黑山羊计划”,因为黑山羊肉质好、售价高,从村情出发,散养比大规模养殖更可行更环保,受益人也更多。第一期全村共引入幼羊300只,分给了26户有条件养殖的人家,并启用互联网区块链技术,让每一只羊都“有迹可循”。

      村民刘伯菊家承养了10只黑山羊,等到明年2月繁殖后可以达到五六十只,而每只羊的市场价在2000元左右。她激动地说:“以前想致富找不到门路,现在张书记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自从做了第一书记,张红波和吴子龙一面把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变成“带货”平台,一面积极联系,想方设法销售村民种养的水果和鸡鸭蛋肉等农产品。吴子龙还因此当了一回带货主播。

      今年3月,吴子龙联系到一个助农扶贫抖音公益直播平台,与隔壁村驻村工作队一起,出镜录制了带货视频,直播当晚便售出血橙1.7万余斤。2021年一年,吴子龙和队友们共帮助村民销售血橙4万余斤、鸡蛋鸭蛋10800余个、李子850余斤、西瓜500余斤,土鸡土鸭、牛肉、红薯、葛根粉若干。

      另外,吴子龙也和张红波一样,立足村情民意,积极利用自身资源招商引资,推动养殖业发展助农增收。在许友村原有400亩小龙虾养殖的基础上,引进业主发展了肉兔养殖。2021年9月,村里的兔场已经开始运营,今年预计产肉兔10万只以上。村里集体资金投入到其他村的兔场,去年给村里带来了8万多元的分红。同时,鼓励村里种植了400亩佛手的业主雇佣脱贫户和村民务工,现已支付村民劳务费10余万元。还帮助村里成立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此进一步提高村里的产业收入。

      ■以文化人丰富人文内涵让村民精气神提起来

      许友村村委会对面的燕窝小学,是周边唯一的学校。现有8名老师、55名学生。小小的操场干干净净,旗杆上飘扬的五星红旗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鲜艳,仿佛在诉说着村民对未来的期望和孩子们的梦想。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今年5月26日下午,一间教室里传出朗读的稚嫩童声,站在讲台上的则是吴子龙。

      发现燕窝小学师资不足,吴子龙打起了驻村工作队员各自专长的主意。2021年10月,许友村“济安育苗志愿支教服务队”成立了。吴子龙教授孩子们国学,两名队员则分别负责体育和美术课,现已上课140多节。

      “今天我们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大家把气势拿出来!”吃过晚饭,吴子龙又来到村里的小广场上,搬来电子琴和二胡,带着部分村民在太阳能路灯下排练。

      此前,因为文娱活动不丰富,村里的文化建设止步不前。为了提高他们的精气神,吴子龙决定组建由工作队队员、村干部及爱好文艺的党员、群众组成的“济安忧乐红色文艺团”,请来镇上一位擅长乐器的退休老师作为文艺团的技术顾问,还购置了乐器和统一的服装。

      “自从文艺团成立后,村民唱歌跳舞的同时还能进行政策宣传,将党建工作也结合起来了,一举多得。”许友村官书记很高兴许友村因此有了文明新风尚。

      张红波也认为需要用文化来提升高山村村民的精气神,他的第一招是编制“口述史”。邀请村里各行各业有代表性的人物,讲述村里的变迁,录制成视频在村史馆和相关网络平台上播放,以增强村民的自豪感、归属感和凝聚向心力。

      高山村三社的七旬老人付国彬是为“两弹一星”试验观测气象的老兵,也是“口述史”第三位录制对象。张红波多次来到他家里与他交谈,现已基本完成他这一部分的录制。

      张红波想通过这种记录和整理,“为村民传承一种‘根’的印象,唤起在外村民的乡愁记忆,潜移默化之下,或许有一天他们也愿意回来建设家乡。”

      以信息化手段助推乡村振兴工作,张红波琢磨了很久,也有了实质性进展——“智惠高山”小程序上线测试了,这也是重庆乡村振兴战场上第一个“网上赶集平台”。

      测试完毕正式上线后,村民除了通过小程序获取村里新闻、接收通知,还可在其中发布货物销售或者求职、求购信息,进行线上交易,省时又省事;也可以通过“随手拍”分享美丽乡村的图片,甚至举报不文明现象,维护村里的环境生态。驻村工作队还将根据村民的参与程度,在小程序中对村民的账号进行积分排名,排行榜靠前的村民可以凭借积分兑换物品,以此调动村民参与所在村社建设的积极性。

      ■法润心田着力诉源治理让村民矛盾不出村

      “吴书记,我想跟我堂客离婚,啷个整(怎么办)?”今年5月25日上午,许友村村委办公室,63岁的村民老廖有点着急地说。吴子龙给他倒了一杯水:“别着急,坐下慢慢说。”

      原来老廖的妻子张某外出务工,20多年一直未归,多年试图挽回妻子未果,老廖开始考虑离婚事宜,但张某却还想着以后回许友村来让儿子给她养老。一辈子只懂种庄稼的老廖正苦恼之际,有乡亲告诉他,法院来的吴书记在村里建了一个调解室,专门为大家解决法律问题。

      了解到老廖的诉求后,吴子龙给张某打电话,进行了耐心沟通,最终张某同意离婚。但因两人的结婚证早已遗失,张某的身份证也已丢失无法出门,吴子龙致电多个部门后才敲定了解决他俩离婚问题的方案。

      “立足诉源治理,为群众排忧解难,把村民矛盾纠纷化解在村里,节约老百姓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是我们成立调解室的初衷。”吴子龙告诉笔者,在不时帮助法律意识欠缺的村民解决诸如赡养老人、土地确权、婚姻抚养等矛盾纠纷之余,吴子龙开始思索如何运用自己的法律知识给村民们普法并化解矛盾纠纷。

      后经多方争取,在镇政府、区司法局和重庆五中院等部门的支持下,“济安无讼调解工作室”于2021年9月挂牌成立,由驻村工作队兼职调解员,纠纷化解后直接对接荣昌区人民法院进行司法确认。现已成功化解10余起村民纠纷,逐渐在周边村镇有了一定影响力。

      依法解纷的同时,吴子龙和张红波还积极利用重庆五中院的法治宣传资源,着力提升村民的法律意识和能力。

      2021年10月29日,民一庭数名法官来到观胜镇。不仅用“车载便民法庭”为赶集的老百姓播放了法治宣传片,分发精心编印的《涉农普法宣传手册》,还耐心解答了群众咨询的法律问题,随后又向50余名观胜镇党政领导和驻村干部宣讲了乡村振兴促进法。

      “公共场所、公共场馆对未成年人有哪些优惠政策”“当同学给你起侮辱性绰号怎么办”……今年5月27日,重庆五中院少审庭组织的“小公民法律课堂”走进铜鼓镇和观胜镇中心小学,深入宣讲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相关法律知识,为两校140余名学生献上一份特殊的儿童节礼物,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为孩子们心中种下“法”的种子。

      当天,少审庭两位法官还分别接过了两所学校的法治副校长聘任证书,此后负责指导和帮助学校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协助学校加强德育及安全管理,解决学校面临的各类法律问题,为乡村青少年健康成长注入更多法治力量。

      夜幕降临,吴子龙在他的驻村日记中写道:“尽管前行的道路困难重重,相信只要因地制宜一步一步走,就一定能够不断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张红波则趁傍晚气温稍降之时,去给去年到高山村后种下的梧桐树浇水。翠绿的梧桐叶随风摇曳,仿佛在说:“高山出猛虎,梧桐落凤凰。明年你结束任期离开这里,我们会替你继续守护高山村!”



    上一页:常态化驻村助增收解民忧 下一页:闲置地变“聚宝盆”,寿光这位“第一书记”不简单!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