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嘉兴市】一载耕耘累硕果,乡村振兴获佳绩
2023-02-05 22:22:56 230253
  • 收藏
  • 管理

    【浙江乡村讯】桐乡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好乌镇、发展好桐乡”的殷切嘱托,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紧紧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坚持双强驱动、人本发展、优质共享、系统集成、夯基固本,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奋力谱写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桐乡篇章。

    (一)坚持产业为基、转型为纲,推动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

    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农业平台化、数字化、品质化,为乡村振兴夯实产业基础。

    一是现代园区突围领跑。坚持“工业理念、三产思维”,系统推进农业片区化发展,构建以农业经济开发区为核心,联动运北、新地里、罗家角和长山河4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的“一区四园”新发展格局。长山河入围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名单,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数量居全省第一。湖羊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成功创建省级稻渔综合种养重点示范县,大麻稻鳖特色农业强镇高分通过嘉兴验收。聚焦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引进中科康成、山东安信两大国内种苗领军企业,年育苗能力突破1亿株,产能居全省第一。

    二是农业双强加速发力。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72%,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90%,创建省级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建成省级数字农业工厂8家,未来农场2家,省级健康土壤基地4家。“一县一村一主体”三个案例入选全国数字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浙江案例集,获评全省数字乡村“突出贡献集体”。实施“标准地”改革,启动全市首块农业“标准地”项目立信石门共富蔬菜产业园,入选全省首批农业标准地改革试点县。崇福农创园入选全省首批农创客示范基地,石门湾农事服务中心入选全省首批20个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创建单位。

    三是农业品牌持续打响。深化健康土壤行动,建设农田退水“零直排”工程1.5万亩,入选全国土壤普查试点县。打造农安监管大脑,推出“农安桐乡”2.0版本,并上线浙政钉,全市入库主体844家,农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顺利通过第三方测评。成功创建星级示范基地62家,新增绿色食品6个、嘉兴名牌农产品3个,数量嘉兴第一。

    (二)坚持生态优先、以人为本,推动乡村由“美丽”向“未来”转变

    坚持以深化“千万工程”为牵引,全域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乡村振兴厚植生态本底。

    一是全面完善乡村基础设施。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三区三线”五轮试划,最终划定全市新永久基本农田31.82万亩、生态保护红线0.97万亩,生态、耕地布局更加优化,入选“耕地视联智保”、“浙政粮安”场景应用全省试点。深化“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完成中小流域综合治理32.55公里,市控以上断面Ⅲ类水质达标率达84.6%,完成城乡供水管网改造23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显著,提升改造农村公路46公里、农村桥梁6座。创建省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103个。

    二是全域推进未来乡村建设。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镇街二级污水管网统一委托运维管理,获评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优胜县。聚焦“一老一小”,出台市级未来乡村建设推进与评价办法“十六条”,创建省级未来乡村7个,墅丰村、湾里村村、新农村村顺利通过省级评价。“漾舟湘溪 水映洲泉”水上线以第一的成绩获评嘉兴现场评比优胜奖,新增美丽河湖3条、水美乡镇2个、“优美庭院”创建村15个。实施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新增绿化造林面积685亩,创建省级“一树万树”示范村2个。

    三是全力加速美丽经济转化。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常态化开展“跟着节气游乡村”活动,推动24节气与地方农耕、农景、农趣有机融合,打造“桐游乡村”全域农旅品牌。“品菊摘果·秋韵桐飨”入选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景点线路;“吴越风情·槜美田园精品线”“历史长廊·梦境田园精品线”入选“浙里田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全年乡村休闲旅游业接待游客达635万人次,营业收入超7亿元。

    (三)坚持优质共享、均衡发展,推动农民由“致富”向“共富”转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力度,健全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保障和增进农村民生福祉,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打好强村富民“组合拳”。实施第六轮“强村计划”,累计实施市级抱团项目2个,参与抱团村达123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70%。确保所有村年经常性收入达到18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75万元以上。发布全省首个低收入农户持股增收地方标准,建成共富大棚、共富羊棚等共富体16个,带动增收2480万元。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5万元。实施“绿丝带”低收入农户健康心理共富计划,实现低收入农户物质和精神“双丰收”。

    二是弹响乡风文明“协奏曲”。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大力推进“风雅桐乡”建设,新增五星级文化礼堂5个,“乡约礼堂·精神共富”数字化场景应用入选全省“一地创新、全省共享”一本账S0。杭白菊栽培系统入选浙江省首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名单。累计评选“浙江好人”3人、“嘉兴好人”3人、“桐乡好人”34人。启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伯鸿城市书房镇街覆盖率达163%,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三是开创城乡融合“新局面”。持续擦亮“桐享优学”“桐享康养”等一批公共服务品牌。建成文华教育中心、风华幼儿园等12个学校,新增义务教育学位8000余个、省级幼儿园8所。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户籍法定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2%。在嘉兴率先启动“惠老助餐服务”项目,“党建+救助”入选国家级试点。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实施医疗保险“全民参保计划”,户籍人口基本医保参保率达99.4%。强化医保精准帮扶,医疗救助政策落实率、困难群众资助参保率均达到100%。

    (四)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动基层由“治理”向“智理”转变

    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拓展“三治融合”,在从“事”到“制”“治”“智”的实践中持续创新,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一是夯实基层战斗堡垒。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开展镇(街道)领导班子换届“回头看”专题调研,强化年轻干部常态配备,贯通年轻干部“选、育、用”跟踪培养全链条。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建立“市领导和市直单位包镇街联村社入网格进企业”常态化机制,29名市领导、73个部门(单位)定点联系全市217个村社、878个网格、33个农业经营主体。

    二是深化“四治融合”模式。以“四治融合”省级标准化试点建设为抓手,持续探索推进“四治融合+协商治理”,制定《四治融合破解基层治理难点工作方案》,将“整体智治”融入基层治理创新。迭代完善“四治融合”综合应用,今年以来城乡居民参与基层治理30余万人,解决基层治理堵点问题1500余件。创新推出“四治信用贷”,今年累计授信主体12.46万户,授信金额达317亿元,发放贷款113亿元,共为1.3万余户农户发放金额近30亿元,有效破解农民融资难题。

    三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以全国乡村治理体系试点建设为契机,加强“1+3+N”网格队伍建设,构建“村(社区)—网格—微网格”治理体系,累计配备专职网格员1018名,入选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累计创建省级善治村84个,浙里安保智控应用入围全省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并获王成国副省长批示肯定;智慧司法所项目被确定为全省试点县之一。

    上一页:【宁波市】宁海“全数字化”养虾迎捕捞亩产最高可达3万斤 下一页:【杭州市】富阳4家基地入选省级示范!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