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乡村讯】“绿茶变红茶,其实在加工工艺里藏了不少秘密。”日前,在宁海桑洲茶场的一间制茶车间里,浙江大学茶学系副教授汤一抓起一把鲜叶,在手心中摊开,仔细地向茶农们介绍起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红茶制作的工艺流程,并对大家在实际加工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
茶叶是桑洲镇的一张金名片,全镇茶叶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但随着近年来市场竞争加剧,劳动力及各种生产资料成本上涨,茶叶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不高、规模偏小等传统经营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此,桑洲成人学校积极探索茶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子,开办了首届红茶制作培训班,“加工红茶,不但能抢占部分茶叶市场,还可以拉长茶叶产业链。”桑洲镇成人学校校长储吉浪介绍,因为产品特性,桑洲早茶的采摘和生产时间,几乎只有每年3、4月份,如仅制作绿茶,不仅制作、销售时间短,且与同行扎堆,导致竞争激烈,而红茶需发酵加工,制作时间可延伸至每年5至7月,且具有易存放、单价高的特点,提升产品附加值。不过,制作红茶的工艺并不简单,首届培训班直接将授课现场搬进制作车间,手把手传授实用技术,让茶农们纷纷感慨受益匪浅。
夏国土是桑洲当地的茶农,一个月前,他通过自学制作了数斤红茶,当天,夏国土的自制红茶在汤教授的一看、一闻、一品之下,马上就有了评价,“萎凋时间过长,导致香味不足。”“太专业了,一下子点醒了我,感谢教授。”夏国土马上拿出笔记本,将汤教授提出的改进意见记录下来。“红茶可以让茶叶的保存、销售期大幅度延长,这样一来,销售可以分散在全年,这是我学红茶制作的最终目的。”夏国土说。
其实,除了像夏国土这样的初学者,桑洲镇也有部分农户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实践红茶生产,但苦于缺乏科学技术指导,产业规模、红茶品质一直难以提升,茶农卢尚伟就是其中之一。他告诉笔者,自己每年的红茶售价在每斤800元左右,远低于市场价,“红茶的市场价值非常可观,如果技术提升,一亩地每年可以轻松增加3000元的产值,‘绿’变‘红’,效益很可观。”
据介绍,桑洲还将引进全自动烘焙机精制生产线,进一步提高茶叶质量和茶叶产品附加值,做大做强红茶产业。
举报负责人:田站长(账号昵称乡村发展网);举报电话:023-72261733;举报邮箱:773987997@qq.com;
业务联系手机/微信:18996816733;邮箱:2386489682@qq.com;
公司地址:涪陵区松翠路23号附11号;
办公地址:重庆市涪陵区兴涪路兴涪公寓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