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97岁杨振宁和43岁翁帆的爱情故事
2019-07-10 12:43:54 797192
  • 收藏
  • 管理

    1、杨振宁美国读完博士后,建国之初没有选择回国,换言之,他可能“不爱国”,他为什么没有回国,到底是怎样的无奈与抉择?

    2、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中国人(获奖时还是中国国籍),获奖后跟当初一起获奖的李政道分道扬镳,双方各执一词,到底孰是孰非?

    3、2004年,在原配杜致礼去世不久,回到中国,娶了年龄相差54岁的小娇妻翁帆,“爷孙恋”引起了舆论地震,再次将他推向风口浪尖,他是怎样想的?

    97岁杨振宁和43岁翁帆是爱情?网友:结婚15年幸不幸福一看便知

    4、杨振宁在物理界的地位到底排第几?有人说他仅次于爱因斯坦,世界前三,有人说他是研究物理理论的,实用性较差,他的学术成就到底价值几何?

    5、2015年他放弃美国国籍,又成为中国公民,祖国需要他的时候他不在,祖国强大了又跑回来养老?做人太精?他是不是真的于国无益,只为安享晚年而回归?

    6、2017 年杨振宁遗产分配公布,翁帆15年青春只继承一套别墅使用权,到底值不值?“杨翁恋”到底算不算爱情?这让吃瓜观众操碎了心。

    “惊世骇俗”的“忘年恋”

    2004年,杨振宁和翁帆登记结婚,54岁的婚姻差距,加上杨振宁如雷贯耳的国际地位,当年引起了全国媒体的一场地震,28岁的翁帆嫁82岁的杨振宁图什么呀?这段婚姻里面,到底有多少真情?

    杨澜曾问翁帆:“面对这样一个男人,你是怎么区别爱和崇拜的?”

    翁帆说:“一个你崇拜的人,对你表达喜欢或者爱,你是很容易爱上她的。”

    显然,翁帆对杨振宁的爱,从崇拜开始,他是她的“人生领路人”。

    杨振宁追求翁帆的时候,写过一首诗,说翁帆是上帝给他最后的礼物。因为翁帆,他又焕发了人生第二春,年轻了至少20岁。他说自己年龄上老了,但是精神上还依然年轻。

    在这段婚姻之前,杨振宁和杜致礼在美国有过一段53年的圆满婚姻,杨澜问翁帆:他的上半场她没有参加,会不会遗憾?

    翁帆是这样回答的:没有参与可能会遗憾,但是现在的他经历了沉淀和阅历,能陪在我身边,我很幸福。

    其实,翁帆也有过一段2年的短暂婚姻,跟一个普通的香港人,婚姻失败后,她选择了继续读书,考上了广东外语贸易大学硕士,她认为象牙塔的生活可以脱离烦恼,而跟杨振宁在一起,她的生活是象牙塔中的象牙塔,她很幸福。

    15年前,很少有人信,如今15年过去了,部分吃瓜观众信了。2017年,杨振宁公布了遗产分配:妻子翁帆仅有清华大学的一座三层小别墅的居住权,产权仍归清华大学所有。

    表面看起来杨振宁如此冷血,其实他又何尝不是为了翁帆名声考虑而公布这件事呢,15年婚姻已经在细节中人尽皆知,他公布没有任何遗产给翁帆,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不愿意翁帆承受嫁给他是图名图钱这个恶名呀。

    杨振宁曾说过一句话很出名,关于记者问他是否希望翁帆以后改嫁问题的:

    “年老的杨振宁希望她改嫁,年轻的杨振宁不希望她改嫁。”

    这个回答既罗曼蒂克又非常理智,杨振宁在访谈中这样讲:“人生是非常复杂的,感情也非常复杂,不能说简单的对与错。”

    是的,从爱情完美主义角度讲,没人希望自己的另一半会再婚,但是现实中,也许就会改变,但是也不能说,这就不算爱情。

    没有翁帆,杨振宁也一定会再娶,但是不能说,这15年的婚姻,不是爱情,更不能说,一个人因为年纪大了部分器官衰竭了,就不配有爱情。

    关于国籍问题和爱国问题

    1964年,杨振宁加入美国国籍。2015年放弃美国国籍,2017年再次成为中国公民。他曾写过一篇文章《关于放弃美国国籍》:

    我是1964年3月23日加入美国国籍的,

    当时做这个决定曾考虑了很久,是一个很痛苦的决定。

    1983年在一本书里,我曾经说我父亲到临终时都没原谅我放弃中国国籍。2015年4月1日,我放弃了了美国国籍,这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美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是一个给了我做科学研究非超好的机会的国家。

    我感激美国。

    而且,我知道很多美国朋友不会赞成我放弃美国国籍。我一直记得我与挚友熊秉明曾经的对话。他说:“你的父亲虽已过去,你的身体里还循环着她的血液。”我说:“是的,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这里面信息量很大,加入美国国籍,很痛苦纠结过,他痛苦什么?

    这不得不说,解放之后文革之前新中国的情况,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绝对是中国严重困难时期。

    国内:1950-1953年土地革命等社会,主义大改造,化私为公,1956年八大之后,进入大跃进时期,随后1959-1962年,又是“3年自然灾害”,期间三反五反等运动,国家在迷茫中探索,来回纠结,很快1965年文革小组开始筹备。

    国际:中国和苏联亲近,苏美两极冷战,中美关系紧张。

    而彼时杨振宁在美国,42岁人到中年,有了3个孩子,为人父为人夫,他责任很大。

    他从1945年赴美国芝加哥读书,到1948年博士毕业后,美国第一站是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在这里他开始与李政道合作,1957年俩人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64年俩人彻底分道扬镳,直到1966年,也就是加入美国国籍后,第一年他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第二年他成为了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物理研究所所长。

    于国于家考虑,杨振宁选择美国国籍是经过真正考虑和一番纠结了。人们对杨振宁的苛刻,是因为有钱学森和邓稼先的对比,钱学森1949年新中国诞生后,就筹备早日回国,后遭到美国军事部门监禁,直到1955年10月,历经艰险才回到祖国,中间吃了太多苦头。

    邓稼先1948年至1959年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后,毕业当年就毅然回国。

    为什么杨振宁没有学成之后立马回国?因为他是研究前沿物理的,不是应用物理的,回国也造不出原子弹。美国有着最好的科研条件,后来放弃美国国籍,但仍感激美国的情感大概来源如此。杨振宁确实很西化,但是也没有忘根。所以,也不能单纯地批评他并不爱国。

    不过,有一件事,确实滑稽的很,1964年3月,杨振宁加入美国国籍,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杨振宁回国探亲,问好友邓稼先:这是否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

    邓稼先请示周总理后回信告诉他:“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

    1964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号外

    杨振宁看后泪流满面,后来他在杨澜访谈录中这样回应当时激动复杂的情感:

    有中国人终于能自己研制原子弹的自豪,有自己没有回国贡献一份力量的悔恨,有好友邓稼先成为两弹元勋的嫉妒。

    他毫不避讳自己作为一个人的那份真。

    这点,杨振宁是个伟人。如果他说,只因为第一种情感而流泪,聪明的人都会鄙视他,因为没人信。

    遗憾的是,1985年邓稼先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患了癌症,1986年7月29日,全身大出血,终年62岁,临终前他告诉妻子:“假如生命结束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邓稼先的一生相比,杨振宁确实有些惭愧,邓稼先小时候外号“邓老憨”,杨振宁外号“机灵鬼”,谁知道三岁看八十,从小二人的性格就注定了日后的不同命运。

    2017年3月,凤凰卫视《铿锵三人行》曾就杨振宁先生放弃美国国籍也进行过讨论,其中有人认为杨振宁为人很“精”,妻子翁帆也写了一篇文章,证明其实杨振宁很“傻”,例子如下:

    1971年夏天,杨振宁回国探亲,之后他回美国许多大学和中国城,做介绍新中国的演讲,介绍“中国天翻地覆的变化”,他的举动曾经让中央情报局多次找他“谈话”。1970年后期,他出任“全美华人协会”会长,强调中美建交的必要性,期间遭到国民党驻美机构的辱骂,确实承担了一定政治风险。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破冰,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

    他曾说:很欣慰,多年来,为了帮助建造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友谊桥梁曾做过一些努力。没有这座桥梁,世界不可能真正的和平与安定。

    杨振宁先生,做人确实精,他精致的像个鹅卵石,在那个复杂的世界格局中他游刃有余,在中美关系上他确实锦上添花了一把,但无论如何,这个美国籍的中国人,一直在找机会回报祖国,

    70年代总后期开始,杨振宁对中国的贡献确实不小:

    1978年3月,在杨振宁等人的倡议下,中科大创建首期少年班。

    1980年,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起成立“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资助中国学者去该校进修。

    1983你那,在杨振宁建议下,在中科大少年班设立计算机软件专业。

    1997年,根据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经验,成立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杨振宁把在清华的工资全部捐出,用于引进人才和培养学生。

    2003年,杨振宁回北京清华园定居。清华大学盖了三幢“大师邸”,一幢给杨振宁,一幢给姚期智,一幢给林家翘,姚和林都是杨振宁劝回来的。

    诺贝尔物理奖地位几何?

    美国物理界评价:杨振宁是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第三位物理学全才。

    杨振宁被骂的一个原因,就是当年建国之初,他没有跟邓稼先一起回国,这就能说他不爱国吗?

    1951年,杨振宁长子杨光诺出生。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因为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志在必得。

    1957年获得诺贝尔奖后,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

    取得诺贝尔奖的最大意义,就是帮助一些中国人克服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

    与李政道的恩恩怨怨:

    1946年李政道来到美国,师从著名物理学家费米学习理论物理,杨振宁比李政道高两个年级,两人都是西南联大校友,1949年,在杨振宁帮助下,李政道来到普林斯顿物理研究院,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1952年,两人还受邀与爱因斯坦见面,院长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曾说:

    李政道和杨振宁坐在草地上讨论问题的画面,是普林斯顿最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

    后与因为论文署名顺序问题,俩人心有芥蒂,杨振宁认为自己比李政道年长,应该排在前面,但是按照国际署名惯例,应该是李政道在先。之后李政道离开普林斯顿去了哥伦比亚大学担任助理教授。

    直到1956年,他们再次合作发现了“宇称不守恒”,在“核子物理女王”华人物理学家吴健雄博士三个月的实验证明,证明了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1956年来人公布该理论,1957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即宣布获诺奖。

    两人前去斯德哥尔摩领奖时,杨振宁提出是,授奖时他希望能按照年龄顺序在李政道之前受奖,夫人杜致礼则想在出席晚宴会场时走在杨振宁后面,由皇后作陪。李政道大惊,完全不同意。杨振宁去求李政道夫人秦惠,秦惠不想让国人看不起,不想让这件事闹出笑话,勉强同意。

    后来,美国记者写了一篇《宇称问题测记》,讲述了宇称不守恒的发现始末,杨振宁收到文章校样后,讲文章中又“某些令人的地方”,这些地方,就是希望他的名字写在李政道前面,他夫人杜致礼的名字也要放在秦惠前面,因为杜致礼也比秦惠年长一岁。

    至此,李政道极度失望,两人停止合作。

    2000年,《自然》评选了人类过去千年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只有20人上榜,杨振宁先生在这个评选之中,名列18位,成为榜单里唯一一个在世的物理学家,名单包括: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薛定谔、波尔、海森堡等。

    杨振宁曾说,爱因斯坦是物理的黄金时代,他赶上了白银时代,而现在是青铜时代,青铜的特点是理论物理在短时间内很难看到有大的发展可能。在这个时代,他只能做探究一些基本的研究,但这没有停止他的脚步。

    看看他的朋友们怎么说:

    日常生活中,杨振宁简洁之美。

    朱邦芬发现,一起吃饭,时间长了之后,点菜的时候根本不需要杨振宁点了,因为他爱吃的就那几样:辣子鸡丁、酸辣蛋汤、加个蔬菜,再来个红烧肉,他的乐趣在物质享受之外。

    物理学家伯恩斯坦曾狐疑普林斯顿时期杨振宁与李政道的合作情景:他们讨论任何物理问题,都是兴致昂扬,而且常是用极大的嗓门。

    翁帆在2007年出版的杨振宁文集《曙光集》中谈到他的一个习惯:有时半夜起床,继续准备文稿,往往一写就是一两个小时,他总是说,一有好的想法,就睡不下来。他的写作习惯很有意思,他静静地坐着或者躺着,举一只手,在空中比划着,我问他:“你在做什么呢?”他说:“我把正在思考的东西写下了,这样就不会忘了。”曾习惯,已经跟随他几十年了。

    面对他关心的重要问题,他总是忍不住发表意见,动不动就我还是要写篇文章,我要表明我的观点。2016你那,他发文反对中国建大型对撞机,再度引起舆论热议。

    翁帆嫌弃他过于直率,“你何苦 要写呢?过后又有人要骂你了。”

    杨振宁回答:“我不怕。我讲的是真话!”

    杨建邺印象深刻的是他在1996年听杨振宁演讲时的一个细节。当主持人介绍杨振宁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奖时,杨振宁立即举手加了一句:那时我持的是中国护照!

    另一个细节也很能反映杨振宁的性格。香港中文大学很早就想授予杨振宁名誉博士学位,但杨振宁一直没有接受,因为在1997年之前,授予仪式上有一个英国传统,接受荣誉学位的人要到英国校监面前鞠躬,然后校监拿一根小棍子在接受者头上敲一下,而杨振宁不愿意对着英国人行这个礼。等香港一回归,校监是中国人了,他立即接受了。

    好友黄昆有个极贴切的评价:杨振宁是一个最正常的天才。

    人无完人,杨振宁是物理界巨人,但是他也是正常的天才,他确实很“精”,但是也不能说“错”,如今为中国做了这么多事,对他过于“苛刻”的国人,是不是也应该选择放下了?



    上一页:以建筑工人之精神,观基层工作之坚守 下一页:【乡村发展网】中国餐饮大圈精英联盟河北分会执行会长、国宴大师王朝忠之我见!..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