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小龙虾池塘底质的影响、判断方法、主要原因、底改措施
2020-04-09 15:32:59 929502
  • 收藏
  • 管理










    1


    一、池塘底质的影响



    小龙虾是底栖动物,塘底环境是小龙虾生长环境的基础,塘底的好坏对水质和小龙虾构成直接的影响。


    (1)如果小龙虾长期在池底污染严重的环境下生活会影响其体色及肉质。


    (2)底质污染严重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不利于小龙虾的生长。


    (3)池底污染严重易滋生有害细菌和寄生虫,如纤毛虫等,大量繁殖则极易引起小龙虾疾病的发生。


    (4)底泥中的有机质耗费掉水体内大部分的溶气。据报道,水体内溶氧量有54%以上是被底部有机物清耗掉,所以及时分解底质有机物才能减少池底耗氧量。底部缺氧,会造成小龙虾节食,上岸或上草呼吸,缺氧时间长,会造成小龙虾大批最死亡。


    (5)底质缺氧,会使底质产生“聚毒层”。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会在这里产生,积累和释放到水体内,严重影响小龙虾养殖的成功率。


    2


    二、不良底质的判断方法



    (1)池边的角落有大量的黄褐色泡沫,有异味。

    (2)料台脏,底部附着胶质物或黑泥。

    (3)池底在光照强时升起大量的气泡或气雾。

    (4)池底出现花白斑块。

    (5)水质变得浓稠,风吹过水面出现细密的水纹。

    (6)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含量增高。

    (7) pH在早晨和下午检测时没有变化。


    3


    三、造成底质变坏的主要原因



    (1) 大量的残饵、排泄物、动植物尸体中残余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等为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条件,造成病原微生物的大量警殖。


    (2)小龙虾池塘内藻类和水草没有培育好,或者期间没有很好地养护,导致死藻、死草等现象严重,破坏水质和底质。


    (3)大量而频繁地排换水使池塘泥土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流失,

    造成塘底“沙漠化”,保水、保肥的功能减退。


    (4)小龙虾养殖密度较大, 超过池塘养殖负荷,池底环境恶化。


    (5)养殖水深与水体增氧能力脱节,造成底层溶氧不足,底泥发臭。


    (6)频繁使用化学药物消毒对有益微生物构成极大的危害,使病原微生物产生抗性,致使小龙虾池塘逐步失去生态平衡,塘底自净功能丧失殆尽,底质日益恶化。


    4


    四、改良底质的措施

    (1)根据小龙虾养殖密度、天气、水质状况进行合理投料,并设立

    料台,检查吃料情况。


    (2)前期15d,后期每10d施用一次底质改良制, 减少有害物质在

    底部聚积。


    (3)在饲料中定期添加微生态制剂,利用益生菌代谢的生物酶补充小龙虾体内的内源酶不足,促进饲料营养的吸收转化,降低粪便中的有害物质含量,不仅能降低饵料系数,还能从源头上解决小龙虾排泄物对底质和水质的污染。


    (4)日常注意对水质和水草进行养护,保持水质清爽,水草嫩绿。


    (5)养殖中适当刮动底泥,促进泥水的物质交换,提高底质的氧化还原电位,消除毒性物质,避免底质长期处于老化状态。


    5


    五、严防“聚毒层”

    “聚毒层”是指在池塘底部及与离底部之间30 ~ 60cm的水体,处于塘底有毒有害物质向上浮、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向下沉积,从而在水底的交汇处形成的一个特殊层面。由于当前很多养殖区域采取的是高密度的养殖模式,投饵多、排泄量大、藻类死亡、滥用絮凝性底改等原因,导致该特殊层面发热、发臭,泛酸,腐败菌(尤其是弧菌)大量繁殖,生物、化学、物理耗氧特别严重,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甲烷、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的严重超标,成为寄生虫、病菌、病毒的滋生地,该层面就成为“ 聚毒层。  


    聚毒层示意图


    6


    六、“聚毒层”的危害



    小龙虾是底栖类动物。塘底环境是小龙虾整个生长环境的基础,塘底的好坏对水质构成直接的影响。塘底的生态环境恶化会造成整个养殖水体的生态环境恶化,将会造成“聚毒层”的产生。而“聚毒层”是小龙虾的核心生活区,如果小龙虾长期生活在池底污染严重的环境下,会影响其体色及肉质,使体色不鲜艳,口味差;而且,“聚毒层”的存在为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的滋生提供了优良的生存环境,极易诱发多种疾病。


    7


    七、“聚毒层”产生的原因



    1、底质变坏

    大量的残饵、排泄物、动植物尸体中残余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等在池底大量的淤积,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慢慢分解。当池底有足够的溶氧时,底泥中的微生物以有益菌占优势,可把各种有机质分解为小分子的营养物质,这一过程将消耗大量的溶氧消耗。而在养殖的高温季节,小龙虾池底往往是缺氧的。在缺氧的环境条件下,一般是以有害菌占优势,分解产物就会产生亚硝酸盐、硫化氢、甲烷等各种有毒有害物质,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就会在“聚虚层”内蓄积。


    2、水质变坏  

    在养殖高温满季节,水体极易产生老化,浑浊、转水等情况。水质的变坏,也会产生大量的有机悬浮物质。在水体环境缺氧时,就会产生大的无氧分解中间产物,这些产物一般都是有毒,  有害的。随着有机杂质的慢慢沉积,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会蓄积在“聚毒层”内,进一步恶化底栖水产动物的生存环境。


    3、水草死亡

    水草疯长、 水草死亡等都会导致大量的底部水草腐烂。腐烂的水草大量沉积底部,导致底质快速恶化,“聚毒层”快速产生。


    4、养殖高温季节,养殖水体的通透性降低,水体表面张力增加水体的黏度增加,使得水体产生分层,水体的分层使得“聚毒层”产生。


    8


    八、“ 聚毒层”的防控措施


    1、定期养护水质和池底。

    2、养护好水草,防止水草大量死亡、腐烂。

    3、快速解决水体分层现象,不为“聚毒层”的产生提供条件。

    4、“聚毒层”产生后,小龙虾开始上岸、上草,水体缺氧,  需要快速换水,改良底质环境。



    上一页:让人闻风丧胆的“五月魔咒”即将来袭!“以防代治”助小龙虾养殖户将“五月瘟”拒之塘外!.. 下一页:这几个养殖方式值得我们参考:“一塘多茬”“渔虾共作”“稻虾连作”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