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永清有个永盛和
2020-10-28 21:48:26 653895
  • 收藏
  • 管理

    永清刘街有个翰林院,是清代翰林兄弟刘源灏、刘源浚的故居,其实翰林院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它也是唯一保存至今的清代河北梆子科班——永盛和的遗址。

    永盛和的创始人是二翰林的儿子刘铁山和大翰林的孙子刘卓生,创办时间是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这个科班培养出了一批非常有影响力的戏曲演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三位,一位是李少春的父亲李桂春,艺名小达子,后来改唱京剧,红遍大江南北;一位是长期在欧洲传播中国戏曲的郝永雷,被称为“伟大的中国专使”;另一位就是魏联升,艺名元元红。

    魏联升的事迹生平

    年少学戏 小有名气

    受父亲影响,魏联升从小酷爱听戏。

    光绪十八年(1892年),永盛和科班到淘河村演出,演出完,11岁的魏联升便跟着戏班一起走了,开始学戏。

    因其眉清目秀,嗓音甜美,永盛和教戏的师父吴吉发非常喜欢他,由于魏联升视力不好,吴吉发便给他定了学文老生。

    魏联升从小学戏十分用心,因此,一样的唱段,他唱出来就比别人好听。没出科的时候,魏联升跟着永盛和到永清、霸县、安次一带去演出,开始小有名气。因其师父艺名叫“一千红”,人们就他叫“小一千红”。

    闯荡天津  声名鹊起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17岁的魏联升学艺期满,独自到天津闯荡。

    初到天津,魏联升被天津的金声茶园录用。金声茶园是清末天津的四大名园之一,也就是现在的元升茶楼。

    魏联升在金声茶园可以说是一炮而红,之后他又转到了东天仙戏园。由于当时很多戏曲名家都在东天仙演出,魏联升开始有机会接触这些名家,学习他们的长处,之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

    秦腔泰斗 天下第一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19岁的魏联升在营口演出的时候,“台上清歌一曲,四座为之击节”。他的《鞭打芦花》,因为演得声情并茂,催人泪下,台下观众“有饮泣不能仰视者”;他在上海演出的时候,每场都“观者如堵,几无立足之地”,当时的报刊盛赞魏联升是“秦腔泰斗,天下第一。”(这里所说的“秦腔”,也指河北梆子。)

    小元元红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魏联升21岁,为自己取艺名叫“元元红”。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当时有一位梆子前辈叫郭宝臣,被誉为京中山陕梆子之冠,与京剧泰斗谭鑫培齐名,其艺名就叫“元元红”。

    魏联升对郭宝臣佩服得五体投地,为了表达自己唱好梆子、追赶郭宝臣的决心,于是也给自己取了“元元红”这个艺名。人们为了区分两个人,就把郭宝臣称为“老元元红”,把魏联升称为“小元元红”。

    元派唱腔受追捧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27岁的魏联升受到东天仙戏园的邀请,与京剧名家李吉瑞并列头牌,合组了一个戏班,从两个人的名字当中各抽了一个字,取名“吉升班”。

    当时,十之八九的河北梆子演员都学元派,很多人因为学元派还成了名家,甚至自己又在元派的基础上再次立派。比如,小香水李佩云被誉为河北梆子一代宗匠,她就是魏联升的女弟子。银达子王庆林,因为嗓音条件非常像魏联升,私淑元派唱法,形成了“银派”。

    魏联升是从永清刘街“永盛和”科班走出来的戏曲名角儿,他博采众家之长创新而成的“元派”唱腔,时至今日仍然是河北梆子的主要流派,对我国戏曲艺术影响深远,也让永清戏曲之乡的美誉,更加名副其实。



    上一页:老民警退休颁发“荣誉盾牌” 18名敬业民警同台受表彰,让一代代亭湖公安薪火相传.. 下一页:【我是你的网格警】怀揣3万现金,聋哑老人迷路,幸亏网友民警爱心接力……..
    全部评论(0)